魏延到底被谁所杀?不是诸葛亮也不是杨仪

魏延是蜀国后期的一名大将,关于魏延的死有很多谜团。有说是被诸葛亮所杀的,也有说是被杨仪所杀。历史真的如此吗?我们来一探究竟。

魏延对诸葛亮不满,这是事实。原因众所周知,兵出子午谷计策不被采纳;仰仗资历老对杨仪对着干。这些的确是魏延致命的弱点,最终被杨仪所杀,也是无话可说。

不过,对于魏延的缺点和毛病,诸葛亮是如何处理的呢?首先,他没有因此排挤魏延,魏延的职务不断高升。其次,北伐之战开始后,魏延就一直肩负重任,屡立战功。如果诸葛亮排挤魏延,会让魏延如此风风光光?马超在蜀汉的境遇就将会是魏延的前车之鉴。

魏延与杨仪闹矛盾,诸葛亮一清二楚,曾经多次派费祎前去化解,却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这也成了诸葛亮的一块心病。诸葛亮认为魏延和杨仪二人都是蜀汉的支柱,“不忍有所偏废”,但又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导致二人关系愈加恶化。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要承担关键性的责任。不过,如果诸葛亮有心对付魏延,随时找到机会,临死前故意留下个这个烂摊子,这显然毫无道理。

再者,诸葛亮临终前秘密召见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安排自己死后退军的细节,并决定由魏延断后,姜维次之。魏延当时不在场,这是事实。是诸葛亮有意不让魏延参加还是事出有因呢?这是这桩谜案中最大的难点。其实,从当时作战态势来看,魏延很可能并不在诸葛亮的大营,而是驻扎在马冢山或兰坑一带。诸葛亮突然病重,临时召集大本营的部下托孤,这不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并没有遗计杀魏延,有个关键证据,就是他的临终安排:“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如果魏延不服从撤退的命令,大军可先行出发。至于如何处理魏延,诸葛亮并没有留下片言只语。由此看来,其实只要事态不恶化,魏延是不会丢掉性命的。

是谁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呢?

是费祎。

《魏延传》中说,杨仪撤军时,费祎前往魏延营中探口风。而此时的魏延对于大军撤回一无所知。因此魏延当即对费祎表示: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说完这番话后,魏延便要求费祎与自己一起商量安排撤回汉中的人选及留守前线的将领,同时还要求费祎与自己一起联名签署通告去通令其他将领。

从魏延的表态和举动中可以发现,魏延是将撤回汉中的命令理解为只是杨仪一人所为,并不认为这是诸葛亮的遗命。而费祎的回答也正好可以证明这一点。费祎说:“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我这就替你去说服杨仪。杨仪是个不懂军事的文人,肯定不会违反命令的。

很显然,魏延事件的爆发与费祎隐瞒实情有很大关系。假使费祎一开始就告诉魏延,全军撤回汉中乃是诸葛亮的遗命,魏延也未必会将矛头指向杨仪。那么,所有的一切或许就会完全不同。

在这个事件里,费祎明知一旦处理不周,魏延与杨仪的矛盾必将激化。但他不但不把将事情的真相说出,反而欺骗魏延,然后飞马逃走。得到魏延醒悟过来派人去追,早已不见了费祎的踪影。这说明费祎原本就不是来传达遗命并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的,而是故意让魏延发飙的、等待事态恶化的。

因此,魏延在费祎逃走后感觉到这事肯定是杨仪、费祎等人事先就设计好了来侮辱自己的。勃然大怒,事态变得不可逆转。

归根结底,造成魏延被杀悲剧的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费祎,他才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