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容死后葬在哪儿?末代皇后婉容是怎么死的?
末代皇后婉容简介——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906年11月13日)。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
末代皇后婉容怎么死的?
1924年底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他带着婉容、文绣住进了天津静园。随着时间的推移,溥仪性格上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而他生理上的缺陷最终更是导致了文绣提出离婚。可是溥仪却把这场给他带来奇耻大辱的“刀妃革命”的所有过失都推到了婉容的身上。
等到溥仪逃至长春,成为了伪满洲执*的傀儡后,他更是对婉容置若罔闻,不闻不问。同时婉容的行动也受到了日本人的严密监视和限制,这一切使婉容的身体和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于是婉容越来越放纵自己,她狂躁易怒,她嗜毒成瘾、她甚至与溥仪身边的侍卫私通,总之,婉容竭尽所能地做出所有可以激怒溥仪的事情。
终于,她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冷宫生活,这段日子使她从一个娇美恬静的美人变成了一个形如槁木的疯子。到了1946年,随着日本人的投降,撇下了一大群的皇亲国戚,溥仪这个儿皇帝也仓皇出逃了。婉容被解放军战士携于军中,因为烟瘾、疾病、冻、饿等终于病入膏肓很快瘐死,终年40岁,没有任何仪式,没有墓碑,坟头日久也被风吹平了。
末代皇后婉容的死地
留在延吉*中的婉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也没有一个皇族成员,孤独地度过了悲惨一生中的最后十天。关于她的死地,在爱新觉罗家族中和社会上有许多传闻,其中较有影响的说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溥仪的说法:
溥仪前后两次谈到婉容的死地:第一次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我的前半生》初稿时。他写道:“‘八·一五’以后,她〔按:指婉容〕虽然也和东北人民一样,得到真正的身心解放,无奈病势已深,终于病死在哈尔滨,而了结了她那极其不幸的一生。”婉容一生没到过哈尔滨,也不可能死在哈尔滨。
第二次是在60年代初《我的前半生》正式出版时。该书修正了上面那段话,改定如下:“‘八?一五’后她和我分手时,烟瘾已经很大,又加病弱不堪,第二年就病死在吉林了。”如果说这“吉林”二字含着一个省的范围,倒也不错,却没有指出具体的位置。倘仅指吉林市,无疑是错了。
2、嵯峨浩的说法:
在《流浪王妃》一书中,嵯峨浩说他们离开延吉后,部队又把婉容“送到了位于中朝边境的图们市”,“婉容皇后就在那里,一个人孤独寂寞地死了”。部队既是因为怕路上颠簸而留下婉容,不让她随军转往佳木斯,当然也不会送她去图们,再说延吉、图门相距仅两小时路程,没有转移意义。
3、李玉琴的说法:
李玉琴在其回忆录中详述了她跟婉容分手的过程,然后就婉容的去处谈了一段传闻。她写道:“部队撤出长春时,这位可怜的中国末代皇后,只好跟着部队走了。那时蒋介石发动内战,部队正为解放全中国而南征北战,带着她极不方便,加上她当时又病重,生活不能自理,部队到延吉时只好把她留在那里,以后听说她死在敦化了。”“死在敦化”的传闻实出**社的一篇报道,其文如下:
婉容之死
一代伪后病死敦化
溥仪作证东京日,秋鸿魂归太虚时
〔*社讯〕此间盛传伪后秋鸿已于上月下旬病死敦化之说,共军前攻陷长春期间,伊曾一度由通化重返抵此。在苟安十四年之伪都,又留恋多日,共军由长撤退前,伊*赴永吉,并在永吉警察局公开展览。旋又押赴敦化,转送延吉。目前,由延吉再送敦化,卒因贫病交加,且侧近侍从早已四散,八月下旬已客死敦化。
敦化是吉林省老解放区,*军队从未到过此地,而且撰文记者也声明系据“盛传”而写,其可靠性显然是有限度的。现已查明:上述三种说法都是缺乏根据的传闻,而且都错了。
据一位健在的目击者说,婉容死在延吉,这位目击者名叫郭长发,他在1985年11月间因病住院,并与黑龙江省林口县一位*朴亨道成为病友。他们谈到《末代皇后和皇妃》这本书,郭长发说书中所载关于婉容的死地有误,于是谈起自己作为目击者的经历。其时郭长发老人七十四岁,是解放军首次进占长春时第一个冲入伪皇宫的战士,据说日本人送给溥仪的那把战刀就是郭长发从长春一直背到延吉的。
郭长发说:婉容当时确实死于延吉江北大狱,因为她当时正像书中所说的‘病重’,加之当时生活条件、医疗条件极差,最后死于狱中。死后也是他们(郭等)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上的。因为是皇后,不同凡人,他对当时的情节、年月日都记得非常清楚。”在一份保存下来的原始登记表上清楚地记载着她的准确死亡时间:“于6月20日午前5时亡去”。
末代皇后婉容的葬地
至于葬地,郭长发说是“用旧炕席卷着扔在北山上”,而陈自新等三人说是“葬于延吉市南山”。在当时环境下只能简单处理后事,拍摄遗容和尸体存档,然后找个合适的山沟掩埋,不留坟头。关于“北山”和“南山”的说法不同,恐怕是因为郭长发按当年居处的方位讲话所致。他们都说葬在山上了,正式称谓应是“延吉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