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申遗抢下拔河 “拔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文化财厅(文物局)12月2日消息,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在中国民间普及程度极高的项目,拔河在中国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记载在唐朝时期就曾举办过千人拔河赛。而在近代,拔河也曾作为奥运田径正式比赛项目。

唐玄宗曾举行千人拔河大赛

当拔河经韩国等四个国家联合申遗成功后,网友们只能在社交网络上无奈吐槽:“现在开始,对斗鸡、斗蛐蛐、踢毽子开始感到深深的担忧”、“想想都心塞,下一个会是麻将、滚铁环还是丢手绢?”、“赶快把广场舞申遗,趁还来得及……”

事实上,拔河起源中国早有记载。

韩国村民和游客在"金堤地平线节"上参加传统拔河比赛

《墨子·鲁问》就有记载:当时楚国与越国之间进行水上舟战,楚国聘请来鲁班设计了一种名为“钩强” 的器具,在舟战占优势的情况下可以用它钩住敌舟,使劲往后拉,使之逃脱不了。

后来“钩强”从军中流传至民间,演变为陆上的比赛,到唐代,就被冠以“拔河”的名称。《新唐书·兵志》记载:“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采,食梁肉,壮者为角抵、拔河、翘木、扛铁之戏。”

而据《唐语林》记载,拔河这项带有娱乐性的运动在宫廷内流行起来后,唐玄宗曾多次举行拔河比赛,参与者多达千人。

在薛胜的《拔河赋》中写道:“皇帝大夸胡人,以八方平泰,百戏繁会,令壮士千人,分为二队,名拔河于内,实耀武于外。”

韩国拔河与普通拔河规则不同

韩国这些年在推广拔河与拔河文化上可谓“不遗余力”。

位于首尔以南120公里处的唐津郡机池市的拔河比赛是闻名韩国的赛事,韩方甚至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拔河节。

机池市村的拔河比赛已有450年的历史,被视作韩国历史最悠久的拔河赛。按照韩国拔河协会的说法,韩式拔河起源于韩国妇女织布时,把漂白、拧布时的动作逐渐编为拔河游戏。

不过,韩国的拔河其实与一般的拔河并不相同。

拔河用的绳索用稻草绳捻成,有主干绳分支绳之分,根据参加人数,确定绳的粗细长短。一般来说,几百人参加比赛的主干绳直径为50到60厘米左右,长300到400米,每隔1到2米拴一根分支绳,多的有100多根支绳。

按照韩国的风俗,在正月十二日和十三日,先举行两村之间的儿童拔河比赛,规模较小。第二天进行大规模的成年男子拔河比赛。

胜方除奖品外,还可扛走负方的全部拔河绳,回村举行庆功活动。

曾经拔河是奥运田径比赛项目

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团体运动,拔河在1912年至1920年曾贵为奥运项目。

当时拔河的规则很简单,每队8人对抗,并被列为田径项目之一。在举行过的5届奥运拔河赛中,丹麦瑞典联队、美国队、英国队、瑞典队和英国队先后夺冠。

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后,由于缺乏更好的比赛条件,加之比赛用鞋、队员体重等多方面规则存在各种争议,拔河就此被排除出了奥运会。

2002年,国际拔河联盟(TWIF)正式加入国际奥委会,这些年来一直以拔河回归奥运作为努力的目标。

从2014年开始,日本与韩国的拔河联盟就在争取拔河重返奥运大家庭的宣传。

他们在申请书中指出,拔河可以让更多民间非职业选手登上奥运舞台,而考虑到规则相对简单,又是众多选手参加的团队运动,加上决出胜负时间并不长以及利于电视转播等因素,拔河值得回归奥运赛场。

周边邻国想对太极拳、围棋“申遗”?

拔河这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被韩国在内的四国申遗成功,也反映出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和推广上的无奈。

深圳大学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小蓉此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称,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种类丰富,数量巨大,但由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非遗”保护起步很晚,加之过往体育主管部门以竞技体育为工作核心,“直到现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该如何进行保护,有很多领域仍是空白。”

如今不光一些小众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衰落甚至消失,就连一些群众基础广泛的传统体育项目,也会遭遇周边国家“抢注”。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2014年在接受《大河报》采访时称,中华太极拳有可能遭到别国恶意“抢报”的可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印度等都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工作。

此外,国内无数次被提起的围棋“申遗”却未付诸实践。

2011年,时任中国棋院院长刘思明表示,围棋与象棋申报世界级的工作一直没敢启动,“因为这一工作所需要的资料和程序都非常繁多和复杂,工程量巨大,因此轻易不敢启动,现在也暂时没有这个计划。”

不过早在2007年,时任韩国棋院事务总长的韩相烈曾经表达了不与中国争抢围棋“申遗”。韩相烈在接受《江南时报》采访时称:“我们不会和中国抢的,因为中国是公认的围棋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