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大谋士的特点及区别 各有千秋成大业

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吧。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探究一下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也就是找出他们的区别。

荀彧,关键词: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当然,我个人认为纯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乱世治世都不可以,尤其是在乱世。实际上荀彧也不是那种固守“王道”的儒家卫道士,但至少忠君、仁义、德政的思想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这样的思想结构,结合乱世务实的现实需要,荀彧必然会成为一个全能型,而且处事细致的智囊。

荀攸,关键词:传奇完人,战术大师

与郭嘉相比,荀攸与曹操其实更有默契,白马之战的时候,他们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然后付诸实行,将辎重丢弃给追兵,任其捡拾,待其阵型大乱,一鼓反击,竟斩杀了大将文丑。须知曹操号称“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能与他达成默契的荀攸,也一定是位传奇英才。在荀攸的战术建议之下,曹操在吕布、刘表、袁绍等人的战斗中屡屡获胜。《三国志》称,荀攸前后策划了奇策十二条,只有好朋友钟繇都知道,后来钟繇在编纂这些奇策的时候去世了,于是世间也就难以流传荀攸的奇策。然而也许正是如此,更令这位战术大师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贾诩,关键词:经权达变,长于应对。

贾诩的关键词与荀攸的特点雷同,事实上他的综合评价确实不如荀攸。毕竟这个家伙几度易主,而且一句话就能搅得天下天翻地覆的。然而在几度易主的过程中,贾诩所展现出的“经权达变”的修为,又是荀攸所不及的。正如《三国志》里所说:“权以济事”,也就是应对事故、应对人事。

贾诩长于应对,能够根据既有的情况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所以贾诩处事永远是被动的、低调但聪明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期在魏国越混越好的原因,这种低调隐忍,为他的风评加了不少分,因而得以和二荀同列。

程昱,关键词:勇略过人,刚戾傲慢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程昱的语录,发现他建议的口气都相当激烈、相当傲慢、相当自大,即便是对曹操也是这样。在此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气度。你即便是岁数大,对于上司也多少收敛点吧?不过程昱就是这样,一片赤胆忠心,别的不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人也是艺高人胆大,没什么干不出来的。

程昱由于性子太直,虽然曹操能容忍他,但他私下的人缘很差,甚至有人曾诬告他谋反,但曹操反而待他愈厚。当初这个倔强的家伙不息背负前后矛盾的名声投奔曹操,看来也算没看错人。

郭嘉,关键词:鬼才

郭奉孝是五大谋士中人气最高的家伙。我想大概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一个标题:“郭嘉遗计定辽东”,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抱负,还有英年早逝的悲凉命运。很多人是因为怜爱才喜欢的郭嘉,正如喜欢断臂的维纳斯一样。实际上郭嘉的确带兵参加了最后一次出征,但并没有遗计定辽东的桥段,而在演义中他是唯一一个跟诸葛亮一样,可以预见死后事情发展的人。

郭嘉的言论大都与荀彧相仿,论述非常完备,然而他和荀彧的区别是,荀彧说话喜用长句,往往做一大套灰常严密谨慎的分析,将局势一点一点的给曹操分析出来,最终让曹操自己决断。即便是表达自己的态度,也往往是反问句,所说能加强语气吧,但总不那么痛快。但郭嘉说话并非如此,他常用短句,说话的节奏明快,形式上多排比对仗,富有音韵美感。他的分析相比荀彧,更加清晰流畅,环环相扣,逻辑性更强,结论语气往往非常肯定,让人非常痛快。总而言之,郭嘉进谏,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进行论述,逻辑顺畅,结论明白,语言艺术也更为高超。他比荀彧多了一份果断,比贾诩多了一份积极,比程昱多了一份美感,而郭嘉最完美的地方,就是他不像荀攸那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