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才子徐渭是个怎么样的人 怎么评价他的?
徐渭是明朝大才子,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戏剧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徐渭出生在文风极盛的浙江绍兴府,其文学成就极高,其书画、戏剧都受到后世人的极力推崇,甚至开创了明末清初新风气。
看徐渭这个人,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绝对是一个天才。史料记载徐渭“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书一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听。”,“指掌之间,万言可就。”《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不要以为它像是我们今天看的作文,作为后世科举八股取仕的必读书,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想必不用小编多说。而一个六岁的孩子,能日诵千余言,实在惊人。更别说学写字的时候,老师教一遍,立马就能背诵出来,过目不忘便是如此。
其次,徐渭尽管是一个文人,但是却心怀天下,可惜的是他承受能力不怎么样。也不能说他承受能力不好,大概每个天才骨子里都带有一丝癫狂吧!俗话不是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徐渭虽然从小极为聪慧,并且在许多个地方都颇有建树,但是大多数都是极具艺术性的,并且他自己本人就极为洒脱,所以遇见约束性很高,规定了范式的东西,就很吃亏,比如说“科举”。
科举制度是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的,最开始的目的是为国家选拔有才能的官员,不过发展到后来科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范式——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之际科举考试的文体,这种文体是一种固定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八股文实际上就是考试的学生不能拥有自己的观点,无论你对题目有什么样的想法,最终都只能归咎到前人。所回答的答案,必须是圣人所说的话。如果是一般人考,那没什么多大问题,但是关键是徐渭他不是一般人。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天才,当然不擅长只是代圣人说话,而无关己身。所以这就造成了他科举考试的失败,徐渭一共参加了八次科举考试,次次失败,到四十岁的时候,才好不容易考取了举人。
徐渭中举之后,就在浙闽地区当上层官员的幕僚。当初胡宗宪为浙江总督的时候,徐渭就曾是他帐下极为仰仗的幕僚,许多计谋都是徐渭出的。这个时候的徐渭,应当是很有志气的,虽然自己没有当官,但是他还是在做对国家好的事情。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胡宗宪因为以“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被捕,狱中自杀。徐渭对此感到极为伤怀,后来徐渭自己也牵扯到其中,受到各种审查,连番的打击让徐渭精神崩溃,以致后来出现了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将自己继妻张氏杀死的情况。
徐渭是一个厌恶官僚之人,这种厌恶增恨在他晚年时期。早些年的徐渭自己都想进入官僚体系中,报国报民,自然不会厌恶官场。但是后来等看清整个官僚黑暗的纠葛之后,徐渭对官宦再没有想法,甚至在晚年靠卖画为生的时候,再穷再吃不起饭,也绝对不为达官贵人作画。
徐渭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人,在诗书画,甚至是戏曲方面都颇有建树。在诗词方面,徐渭向来倡导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极为反对对前人诗词的完全模仿。他认为模仿前人再好,始终还是前人的东西,没有一丝的进步,因此徐渭的诗词往往都是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注重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个人情感。
在书画方面,徐渭超越了时代,开启和引领了晚明“尚态”书风,把明代书法引向了新的高峰。徐渭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也将书法排在前列,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而他的画又兼具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就是在今天我们极为推崇的画家齐白石和郑板桥,都对徐渭的画作极为仰慕,甚至说出甘为徐渭门下狗的言语。
在戏剧方面,剧创作有杂剧集《四声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四个独立的戏,打破了杂剧固定的格式,为戏剧形式上的多样化开拓了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