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策划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幕后隐情

日本偷袭珍珠港一事,引起了大家很多猜想。有人说如果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可能就胜利了,也有文章援引美国历史学家的研究,称“胡适为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罪魁祸首”,意为美日开战,乃是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不断挑拨的结果。这些猜想忘记了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利益。

疑团一:日本为何要冒险偷袭珍珠港

到1941年,中日战争已经打了四年之久,但日本的“武士”仍旧停滞在中国的战场上,进不能进,退又无处可退,日本彻底陷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沼当中。日本是个岛国,四年来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巨大消耗已经让它举步维艰。本以为能迅速占领中国,继而南进侵占整个太平洋的日本在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下尝尽了苦头。

为了夺取更多的战略物资和资源,他们不得不另辟战场,于是将目标锁在了太平洋上的美国舰队所在地——珍珠港,这是众多史料上的记载。那么难道日本当时不知道美国军事实力有多强吗?日本人能不明白一旦向美国开战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吗?面对这些不利条件日本还是毫不犹豫地发动了袭击,难道珍珠港竟然比整个战争还重要?

1940年中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日本却在中国战场上进退两难,此时它决定向东南亚扩张,占领英法美控制的各个殖民地。但这一举动严重地触犯了三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于是在1941年7月,美国、英国和荷兰殖民*决定给日本以相应的制裁,他们联合起来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尤其是钢和石油。

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可以说是扼住了日本人的咽喉,日方对此十分恼怒,日美矛盾逐渐尖锐起来,两国间的战争已发展到一触即发的状态。那么,战争将如何开始呢?要知道,当时美国的态度始终是保持中立,他们决不希望因为战争破坏了美国的发展,那么很显然,只能是急需解决困境的日本来发起战争,当时他们有三个目标可以选择:一是美国的本土;一是威克岛或关岛;一是夏威夷。

但美国本土毕竟距离远,面积大,日本不可能很快将它占领,而威克岛和关岛虽然也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而且也都离日本较近,但这两个地方实在太小,两岛平均下来也就几百平方公里,驻扎的士兵也就几百人,如果攻占两岛,不仅不能获得多少好处,还可能因此挑起美国人的怒火,战争照样会爆发,与其这样还不如挑选这个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舰队的所在地——“珍珠港”进行袭击。

日本人认为,既然日本没有占领美国本土的可能,那么进攻珍珠港与美国开战则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如果突袭珍珠港,可以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和参战,既可以夺取战争初期的制海、制空权,保证日本南进的翼侧安全,又可以挫伤美国海军及美国人民的士气,消除美国对*土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战前奇袭珍珠港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应该能为日本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势,等美国恢复过来时,日本在东亚与东南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那时,再与美国人谈判就好办多了。

由此看来,日本向美国发动袭击既像是出乎意料,又像是情理之中。而珍珠港就因为它独特的战略位置被日本列为了袭击的对象。

疑团二:广告是否是间谍用来传达偷袭珍珠港的方式

1941年12月7日的这场偷袭,彻底将美国由一个中立国卷入了世界大战的浪潮中。灾难常常能提高人们的警惕,也让人们充满更多疑惑。为何日本蓄谋已久的一场空前的偷袭会逃离美国当局的监控?日本航母的离奇调动居然没有引起美国情报部门的好奇?等到别人的飞机已经在珍珠港上开始轰炸的时候,岛上的士兵竟然还以为那是演习……日本的间谍到底是用何种手段窃取了珍珠港的信息,他们又是怎样知道珍珠港的动向的呢?

在后来由美日合拍的电影《珍珠港》中称,日本先是派间谍拿到了珍珠港的军事分布图,然后再以陌生电话的方式向居住在珍珠港附近的居民询问当地的情况。但真实情况是否就是这样的呢?袭击发生后,美国国内变得对纳粹和日本间谍异常敏感。许多人认为,间谍和破坏分子就藏在自己周围。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他们查出了几千个所谓的“颠覆分子”,并把他们列在了黑名单上。在这期间,一则不能单单说是巧合的离奇广告因一些特殊的词语使用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注意。

这是一则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16天刊出的广告,广告的对象是一种被称做“死亡双星”的新的掷骰子游戏。具体而言,它包括两则广告,小的一则包括以下几个词:“嘿!注意!当心!”在这个标题下,是两个骰子,一个是白色的,另一个是黑色的。读者可以看见每个骰子的三个面,白色骰子上面的三个数字是12、24和XX(双星);黑色骰子上面是0、5和7。

在骰子上面还写了一句话:请看第86页上的广告。在第86页上,同样的标题用大号字印了出来:“嘿!注意!当心!”在广告下面,还是那几个大字:“死亡双星。”在这些字底下,是一只雄鹰的图案。这些数字、词语、符号为何会引起联邦调查局的注意呢?他们甚至还怀疑这是日本间谍用来互通信息的方式。

后经分析师指出,骰子上的数字12和7,可以理解为月份(12月)和日期(7日),就是在这天战争爆发了;数字5和0可以看做是进攻的时间;XX(罗马数字中表示20)可以认为是进攻目标的纬度。但24这个数字的含义却很难解释,分析师也指出这很可能是间谍的代码。在86页的大广告顶上有一幅画,它被许多人解释为三架飞机(轰炸机)掠过广阔的大海,冲向目标——可能是珍珠港,而其中炸弹在水上爆炸的画面增加了这种解释的可信度。明亮的探照灯光照亮了夜空,子弹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道耀眼的光芒,这一意象表示日本原本计划在晚上发动攻击。

为了证实联邦调查局的猜测,他们决定逮捕刊登广告的这个人,但巧合的是,就在此时,该人神秘死亡了。俗话说“死无对证”,究竟是猜测还是是事实?这则广告是不是日本间谍用来向同党传递“偷袭珍珠港”的信息的?几十年过去了,这仍然是一件悬而未决的疑案,人们对广告的分析也仍然停留在当初调查局分析师猜测的水平上。

疑团三:“偷袭珍珠港”美国早有预谋

像前面疑惑的那样,日本偷袭珍珠港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历史上对日本偷袭珍珠港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是认为偷袭珍珠港事件是真正的偷袭。二则认为这是美国人的阴谋,日本只是刚好“中计”,美国由此找到了参战的借口。历史显然公认的是第一种说法,但第二种说中计“,美国由此找到了参战的借口。历史显然公认的是第一种说法,但第二种说法却也成为扑朔迷离的疑团,挑拨着希望探究历史真相的人那充满疑惑的神经,尤其是一些日本人,他们更是始终坚持认为珍珠港事件是一桩特大的阴谋。

为什么会有第二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呢?很难想象美国为了参战会痛下血本,毕竟美国人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损失是巨大的。美国海军主力舰四艘被击沉,三艘受伤,当然还有无数年轻的生命被战火吞噬了,美国有必要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吗?那为何还会有”美国的阴谋“这样离奇的猜测呢?因为日军的突袭看似非常成功,让美国海军在此后的六个月内在太平洋战争中显得无足轻重,但袭击过程中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使日军的战略意图没有一个得以实现。

首先谈谈日军的战略意图,提起偷袭珍珠港,就不能不提到山本五十六。他是个好赌但又精于赌的人,战争对于他来说无疑也是一场赌博,为了强化日本的军事影响力,他这一次将赌场设在了珍珠港,而赌注则是日本在未来战争中的前景。在中国战场陷入僵局、英法美对日进行*的窘境下,他决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突袭。但这项袭击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击沉美国太平洋上的三艘航空母舰。

但是巧合却发生了,主要袭击的对象——三艘舰母,在1941年12月7日即袭击当天无一停留在珍珠港上: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敦号数日前开出,而萨拉托加号则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三艘航母全部开出,应该说是美国运气好呢,还是美国人早有准备呢?巧合和疑点还不仅仅这一处。

离奇的调动也让人觉得这像是美国人的预谋。在袭击前美军向珍珠港突然调派了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医护人员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星期天无故让人值班,是什么原因让上级作出这项决定的呢?除了人员调动,珍珠港上一些不合常理的军事调动也让人觉得这像是一个阴谋。

在袭击前,珍珠港上的美军接到命令,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并不是停放在机库当中,而是整整齐齐地停放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飞机都在此的假象。而袭击开始后,美军升空作战的飞机则都是小机场起飞的,这样看来那些停放在跑道上的飞机更像是个诱饵。

日本头一天袭击了珍珠港,第二天美国就宣布参战,与此同时,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而且还对军舰进行了改装,使它们的战斗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在通常情况下,军舰的改装需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很多,例如,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

这么多的巧合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件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因为富有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心中明白,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一旦轴心国控制了欧亚大陆后,即使美国足够强大也只是”孤掌难鸣“。但不幸的是,绝大部分美国人不是这样想的,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这妨碍了罗斯福的计划,也可能导致美国走向覆灭。

罗斯福清楚,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为了让那些孤立主义者看到战争离美国并不远,美国必须参战,罗斯福才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来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以粉碎孤立主义思想。而这种效果只能当日本偷袭成功,美国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时才能达到。

珍珠港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这件事背后还有许多谜团等待人们去解开,时间掩埋的真相,只有真正的历史才能为我们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