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习俗 壮族抛绣球有着怎样的传说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

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

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现在,抛绣球仍然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宋朱辅《溪峦丛笑》载:“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