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爱女新城公主驸马是谁?新城公主嫁给谁了

唐太宗爱女新城公主驸马是谁?新城公主嫁给谁了

新城长公主,唐太宗女,初封衡山公主,贞观八年(634年)—龙朔三年(663年)。生母文德长孙氏,为太宗嫡出子女中最幼者,同时也是太宗最幼女(二十一女)。生于贞观八年(634年)。贞观十六年(642年)八月二十□日,封衡山郡公主。同年,许配魏征长子魏叔玉。贞观十七年(643年),婚事取消。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二月六日下嫁长孙诠(也作铨),因太宗于五月去世,婚礼中断。永徽三年(652年)五月二十三日,改封新城郡长公主,增邑五千户,婚礼完成。显庆四年(659年),长孙诠被流放巂州,不久被杀,新城改嫁韦正矩(也作政举)。龙朔三年三月,病逝于长安县通轨坊南园,时年三十,以皇后之礼陪葬于昭陵。

婚嫁风波

贞观十六年(642年),九岁的新城被父亲太宗许配给重臣魏征的长子魏叔玉。次年(643年)正月,魏征病危,太宗亲自带着新城去魏家探望,指着新城对魏征说:“你看看这个儿媳妇吧。”可惜当时魏征已经连谢恩的力气都没有了,在小李回宫的第二天就去世了。魏征死了,魏叔玉要守孝,当然不可能马上举行婚礼,婚事就拖下来了。没想到就在这一年,因魏征生前所谓荐人失当、邀名卖直之罪,太宗亲自写诏书下令悔婚仆碑。后来,太宗又想起魏征的好处,把碑重新立起来,但是新城与魏叔玉的婚事却没有再提。原因可能有两个:一、魏叔玉已经另娶,二、当时长乐、晋阳已死,城阳已嫁,新城是唐太宗身边最后一个嫡女,可能想多留她几年。

贞观十六年,新城被许配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魏征是太宗极其重要的大臣,封爵郑国公。魏叔玉作为魏征的嫡长子,是要继承魏征的爵位。其实按照唐朝的规矩,大臣子弟一般是“长子袭爵,次子尚主”,不能让好事被一个人占完,但是新城的婚事显然是打破了这个规矩。

到了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自觉身体每况愈下,希望在死前把新城的归宿找好,于是开始操办新城的婚事。他为新城选择的驸马是长孙诠(也作铨),为尚辇奉御(或作尚书奉御)。二月六日,婚礼正式开始。可惜的是,这应该是太宗的一个遗憾吧。到了永徽二年(651年),按礼制规定,新皇帝高宗可以脱去丧服(文言“公除”),天下的百姓也可以办喜事了。于是有关部门就上书要求在九月把新城的婚事办完。不料,大臣于志宁上书反对,他认为普通老百姓此时的确可以办喜事了,可是对新城来说,死的是亲生父亲,不守满三年孝是不合人情的,因此认为当年办喜事不合适。他理由很足,所以高宗同意了。永徽三年(652年)五月二十三日,三年丧期已满,衡山婚礼才最后完成,高宗为庆祝妹妹新婚,特别改封她为新城郡长公主,增食邑五千户。婚后,新城夫妻的感情应该很好,墓志上说是“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但是,长孙无忌和武则天的政治斗争很快打破了新城平静的生活,随着长孙无忌的倒台,长孙诠也很快被流放,因为他不但姓长孙,而且他的姐姐还嫁给了长孙无忌的盟友韩瑗。长孙诠流放巂州后,被地方官杀死。新城对丈夫的遭遇应该是心怀不满的,墓志上说“虽外尊大义,不登叛人之党。而内怀专一,无亏字□之□。兰泽靡加,尘弥□□之镜;铅□罢饰,网缀回鸾之机。贯秋柏以居贞,掩寒松而立劲。”也就是说,嘴里不说什么,但是从此不再梳洗打扮,用沉默表达了*。

长孙诠死后,太宗的另一个女儿东阳公主给她做媒,唐高宗就把妹妹嫁给了世家子弟韦正矩(或作政举)。或许是因为新城仍思念着长孙诠,与韦正矩的关系似乎并不太融洽,不久就传出了驸马待新城十分失礼的话。龙朔三年(663年)三月,新城病亡于长安通轨坊南园,年仅三十岁。韦正矩及其子都因此被杀,全族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