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最大的汉奸与他相比吴三桂就是个小角色

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入关,自此开始了清王朝的几百年的统治。论及这事,众人都会讲,没有吴三桂这个大汉奸,满族人怎么可能会这么轻易就入关?在当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族仅限于汉族来说,吴三桂确实是汉奸无疑。投敌卖国之举在任何时候都要受到唾弃。然而当时吴三桂并不是最大的汉奸,最大的汉奸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范文程。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汉奸”的履历:

范文程,字宪斗,1597年(明万历25年)出生,死于1666年(清康熙5年),现在辽宁沈阳人。曾经侍奉满清开国四代君主—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福临,清圣祖康熙玄烨。四代老臣,资质不可谓不深,所以又有文臣之首之称。范文程是汉人,也是大文豪范仲淹先生之后。清史稿记载“宋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十七世孙也”。范纯仁是谁?范仲淹的次子。现存鞍山的《范府谱书支派第十八世至二十六世》和《范府谱书支派》,也曾明确记述了范氏由来、辽东派系的迁居过程以及家谱的修订经过等等。也就是说,范文程是中原汉族之名人后代,居然帮助后金之满人得了天下。所以他为当时多数汉人所不齿,被斥为卖国贼,无法面对范文正先生的在天之灵。后人也对范文程多有责难。更有人直称其为“汉奸”,将其同洪承畴、吴三桂、祖大寿等人相提并论。因而背负着诸多历史骂名。

《清史稿列传十九·范文程传》:“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知为鏓曾孙,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这是说在当时他和他兄弟二人是一起去拜见的太祖,并且表明要为太祖效力。不过,一开始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即使你有很大的才华,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毕竟你是外族。所以他们只能做个马前卒。

到了皇太极时代,他们的地位发生显著的变化。清史稿:“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在这个时候他的完成了在清廷内部的逆袭,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信。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其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他总结了努尔哈赤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欲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己躬之得失”的思想,并提出了调整满族与汉族之间紧张关系,缓和民族矛盾的主张。要完成这个任务,皇太极急需一批熟知汉族文化传统的人来替他出谋划策。关于这一点,在清宫戏里面或多或少地都会有所提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皇太极对汉族文化的尊重,毕竟统治之下的大都是汉人,不了解他们,怎么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统治呢?范文程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得到了破格的重用,他从小的学习和战略性的眼光让他扶摇直上。天聪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极建立了内阁的雏形—文馆,范文程也是文馆的骨干。由于他每每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合皇太极的心意。所以不久他就成为了皇太极的亲信谋臣。因此参与了伐明策略的制定、争取汉官的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以及国家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决策。

《清史稿·范文程传》说,“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他们每一次谈话就得几个小时(每昼夜是一百刻),甚至来不及吃饭和休息,又再次召入谈话。这足以说明皇太极对他的意见的重视程度。还有一件事,可以佐证皇太极与范文程的君臣关系。有一次,范文程陪皇太极吃饭,有一道佳肴,甚为稀罕。范文程是孝子,他想到父亲还没有吃过,便迟迟未下筷。皇太极与他相处久了立刻便明白他的意思,立即派人将这一佳肴给他父亲送去。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范文程受到这么大的宠信,当然也得想如何才能尽忠报主。他在用反间计除袁崇焕、招降洪承畴、以及招揽人才、满洲兴学、发展经济、改革*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这样说,没有范文程,便没有后来满清二百七十多年的中原天下。

范文程是满清开国元勋,功绩斐然。但他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他再做多也是汉人,所以不能要求太多。所以他一生处事处处小心都谨慎,避免“功高震主”,以求“安身避祸”。他对外要运用谋略对付敌人,以取得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胜利,对内又要谨防祸起萧墙,巧妙摆脱内部的倾轧。他一生就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在朝廷之中游刃有余,多次化险为夷,最终让自己的在清廷坚如磐石。这一点,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有相当的记载。

范文程为人深自谦退,从不矜伐其功。这一点,在满清权力更叠的惨酷政治斗争中,表现得尢为突出。他在政治斗争中始终处于超然地位,当当是十分的不易。皇太极死后,各个有力争夺皇位的人都在相互倾轧,斗争相当尖锐。但范文程却如一信守着一条基本原则,始终保持谋臣的公允地位,从不参与权力之争。但是,作为皇太极的最重要谋臣,不是想要自清就可以如愿的,就算这样也招来了摄政王多尔兖的诸多猜忌。比如,顺治三年(1646年)二月,多尔兖即以“今国家一应事务,各有专属”为借口,以范文程“素有疾,毋过劳”为名,限制和削弱了范文程的权力。对这事,他只能是默默地接受。顺治五年(1648年),摄政王多尔兖大权在握,就命令范文程等人删改太祖实录。范文程深谙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政局有变化自己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就对外称病而闭门不出。果然,多尔兖死后即被问罪,清史记载,范文程“与同官当连坐,上以文程不附睿亲王,命但夺官论赎。是岁即复官。”

1666年(康熙五年)八月庚戌,自称“大明骨大清肉”的一代谋臣范文程去世。卒年七十。康熙皇帝玄烨“亲为文”,赐葬北京怀柔县之红螺山,为他立碑来纪念他为清府所做的贡献。后来,康熙还亲笔题写“元辅高风”的匾额,挂在范氏祠堂。评价如此之高,可见一斑。

撇开民族主义来说,范文程的才能堪比范蠡。但是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面前,这种卖国的行为绝对不容提倡。现在满汉一家共同发展,我们似乎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他,这样的话,我们也许稍微理解他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