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反击战的意义 打通滇缅公路获取外援物资

缅北滇西战役是为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盟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发动的一次进攻性战役。国军以伤亡6.7万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2.5万。打通了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印交通线,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人猿泰山”。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缅北反击战胜利之后,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两条被阻断的运输线——中印公路同滇缅公路的连通指日可待,危险的“驼峰航线”从此载入史册,空军可以从东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线飞往昆明和重庆;中国西南战略形势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真正有了稳定感;而日军对缅甸的占领已屈指可数,其在亚洲大陆的全面进攻,也从此演变成节节防御,最后彻底崩溃。 此次会战,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以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中国远征军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廖耀湘在胜利后,立即至电蒋介石,兴奋地谈到“此次敌重武器及军用车辆遗失之巨,人员死伤疾病转于沟壑者之众,狼狈溃散惨状,有甚于两年前国军野人山之转进。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耻,官兵大奋。”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地带,又是东南亚地区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正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