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应科学适度

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顺应自然、协调阴阳,主张中和。专家说中医的中和就是要掌握适当的度,《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中的“生病起于过用”,“过用”即是“度”,太过或不及都能引起人体发病,这也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观点和突出特点之一。

春季防风养阳宜甜少酸

正常气候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反之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过度,就变成致病因素。中医四季养生主张以顺为本。春季多风,内应于肝,当防风养阳,饮食上一是要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韭菜等,少吃寒性食品,如黄瓜、茭白等;二是宜吃甜品食物,如大枣,少吃酸性食品。再者起居上要晚睡早起,晨起散步慢跑,加强运动,舒缓形体,使情志畅达舒展。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多吃蔬菜、粗粮,少吃动物内脏和肥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节五味节饥饱节寒热

饮食过用最终均会引起脾胃损伤,痰热内生,气血阻滞,造成形体肥胖,形成胃肠病、糖尿病等多种常见病。饮食养生要做到“三节”:节五味、节饥饱、节寒热。偏嗜辛辣,易发生便秘,诱发口疮或痔疮等病;嗜食甘腻往往引起腹胀、泛酸等症;暴饮暴食导致胃肠功能失调;盲目追求高能量、高蛋白饮食,容易造成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饮食过冷则易伤胃阳,过热则易伤胃阴,尤其是进食过热食物被认为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诱因。

中医养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顺应自然、协调阴阳,主张中和。专家说中医的中和就是要掌握适当的度,《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中的“生病起于过用”,“过用”即是“度”,太过或不及都能引起人体发病,这也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观点和突出特点之一。

节情志养肝心脾肺肾

过喜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分泌增加,呼吸心跳加快,使耗氧量增加,会出现缺氧、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过怒则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进入肝脏,肝内压力增高,大量胆汁被挤入胆囊,导致胆绞痛、胆囊炎发作;过分忧思会引起大脑中枢功能失常,迷走神经兴奋,使胃酶增多,胃黏膜发生溃疡;悲伤、惊恐过度能使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内脏、血管、肌肤等受到损害,功能失常,如唾液、胃液分泌降低,肠蠕动减慢,使消化功能减弱。

劳逸结合养气血筋骨

劳逸适度,能强体益寿,反之劳力、劳心或安逸少动,都能伤害人体,成为致病因素。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劳逸过用更多地表现在过劳上。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首先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行为和生活方式管理、经济收支管理等;其次要调整生活方式,养成按时吃饭、保证充足睡眠的好习惯;最后要挤时间锻炼,如不能做到常规周期锻炼的话,空闲时伸伸懒腰,走楼梯不坐电梯都比完全坐着不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