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明朝永乐皇帝次子,汉王朱高煦,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擅长作死的人。他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而且作得让人哭笑不得。活生生把自己从皇位候选人作成了藩王,然后作成了叛逆、囚徒,最后挂掉。燕王朱棣登基后,年号永乐。朱棣的儿子中有两个最有希望继承皇位:长子朱高炽是个体弱多病的胖子,但心地仁厚;次子朱高煦武勇过人,在靖难之役中立过战功,原本最受朱棣宠爱。但此人实在太骄纵蛮横,朱棣最终权衡之下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封为汉王。汉王的封地原本在云南,朱高煦不肯去,嫌那地方偏僻(“我何罪,处我荒徼”),朱棣又把他封到青州,他又嫌穷(“我何罪,处我瘠土”)。最后朱棣没辙了,问他到底想去哪,结果朱高煦哪都不想去,就想在南京待着。忙于国事的朱棣也没工夫搭理他,就让他在南京赖了下去。
而且朱高煦软磨硬泡,把皇帝的亲军“天策卫”要来当了自己的护卫。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当初被封为“天策上将”,朱高煦出门时就洋洋得意地跟别人夸耀:“哎,你看看本王,像不像唐太宗啊?”人人都知道,唐太宗是干掉了自己父兄才当上皇帝的,现在你爹还活着,你自比唐太宗是什么意思?这不是作死吗?就算朱棣再宠爱这个儿子,也忍不下去了吧!朱高煦在南京期间,主要干了下面两件事:盯着那些跟太子朱高炽走得近的大臣,进谗言陷害他们,不少人入狱甚至冤死;私下招募三千兵士,四处横行不法。其中有几个士兵抢劫财物时被兵马指挥徐野驴(这名字……)逮住了,朱高煦居然一锤把徐野驴的脑袋开了瓢。从此他手下的士兵更如土匪般不可一世。
朱棣北伐后回到南京,听说了朱高煦的所作所为,勃然大怒,差点废掉他的王位贬为庶民。还是太子朱高炽不计前嫌为他求情,才改封到山东乐安。这次也别嫌远嫌穷了,你小子赶紧滚出南京,越快越好。就这样,朱高煦坚持不懈地作死,把自己从皇位的候选人中彻底作了出去。当不成皇帝的话,一辈子当个吃香喝辣的王爷也行了吧,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实在是太瞧不起朱高煦那颗永不停歇的作死之心了。几年后,永乐帝驾崩,朱高炽顺理成章地身登大宝,就是后来的明仁宗。但这个心地善良的胖皇帝仅仅十个月后就因病去世,这又让朱高煦蠢蠢欲动了起来。当时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而皇帝即位在北京。朱高煦打好了算盘,自己的封地乐安正好在南京通往北京的路上,只要派兵截住北上奔丧的朱瞻基,干掉他,然后自己就趁乱进京登基。
朱高煦布好了埋伏。左等,朱瞻基没来。右等,朱瞻基没来。再等,从京城传来消息,朱瞻基已经正式即位,年号宣德。朱高煦当时就崩溃了。你老人家的情报工作是怎么做的?人家早知道你要半路动手,就绕路去北京了,你这边啥都不知道,还在傻乎乎地一直等等等等等。把自己从王子等成了王爷,又等成了皇叔。最窝心的还不是当不成皇帝这件事本身。而是这几十年来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人人都知道汉王朱高煦做梦都想当皇帝,就是当不上;天天招兵买马想*,就是造不成;变成了天下头号笑料。朱高煦一跺脚,继续推进他的作死之路:那就真反了吧!想*当皇帝,最好的方法是里应外合,攻破京城。
朱高煦想到了自己当初靖难之役时的老战友:英国公张辅,于是派使者联络张辅,想要他做内应。张辅也不含糊,当晚就把使者绑了交给皇上,连顿饭都没请人家吃。为啥呢?张辅是你的老战友没错,以前跟仁宗朱高炽也有矛盾。但人家如今高官厚禄,干嘛要陪你做这掉脑袋的事情?况且你朱高煦有几斤几两,打得过京师三大营的精兵吗?朱高煦在选盟友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一个蠢人要作死时,实在是没人拦得住。得知*讯息之后,朱瞻基八月八日决定御驾亲征,八月二十日,大军团团围住乐安城,一顿神机铳箭射上城头,吓得城内军民魂飞魄散。朱高煦见大势已去,第二天就灰溜溜地出城投降,跪在地上磕头:“臣罪该万死,请陛下发落。”……何必呢?如果当初不作死,今天怎会如此丢人现眼?
按说谋反是杀全家的大罪,群臣也纷纷上表要砍了朱高煦,可宣宗皇帝和他爹一样心软,也不想刚登基就大开杀戒。于是在西安门内盖了间宅子,把朱高煦父子软禁了起来。身为一个叛国的王爷,不砍头、不发配边疆、不进天牢,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吧。不,就算到了这地步,朱高煦仍然发挥着他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本色。隔了一段时间后,宣宗朱瞻基想起了这个窝心叔叔,就来看望他。按说这时朱高煦应该跪谢不杀之恩,刚烈点的话可能会求赐死,如果还有野心,可能会趁机刺杀皇帝然后夺门篡位,就跟日后的明英宗一样。可正常人不会理解作死之神的境界:不知两人哪句话说得不对味了,朱高煦忽然来了一记扫堂腿,把侄子皇帝给绊了个跟头。
朱瞻基脾气再好,也没法忍受了。但他毕竟不想动刀子,就吩咐侍卫搬一口铜缸来把朱高煦扣在里面。要是朱高煦老老实实待在缸里,等皇上气消了可能还会留下一条命。他这辈子还要作最后一回死。朱高煦顶起了这口三百来斤的大铜缸,COS着钢铁侠在屋里摇摇晃晃地横冲直撞。朱瞻基再也看不下去了,下令在缸上堆满了柴草木炭,点起火来。一代作死之神终于死得其所,在铜缸里被烤成了焦炭。朱高煦这辈子有无数次大好机会摆在他眼前,如果不是一作再作,这个皇位很可能是自己的,再差也会在王爷位子上荣华富贵一生。他的父亲、兄弟、侄子这三代皇帝也对他一忍再忍,甚至多次法外开恩,但最后实在架不住他全力以赴地作死。如他所愿,最后真的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