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想活埋亲生儿子 儿子却成为天下共主

按司马迁的说法,尧在七十多岁时,手下人向他推荐了刚满三十岁的舜,然后尧在九十多岁时向上天祷告,意思就是说我年纪太大了,也该退休了,这不,现在有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猛人,叫舜,以后我的位子就给他了,请老天爷务必批准。

然后,在交出位子二十八年后,天下共主尧帝不幸逝世,那年,舜五十八岁。在小编看来,舜三十岁就引起了“最高*”的注意,应该说成名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当他真的掌握实权时却已经是二十八年后了。

这期间他在干嘛?在磨练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可见,人若想有所作为,自我修养和积累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真理。

读《史记》关于舜的一段,你会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他就像一个知人善任的CEO,更像一个德才兼备的明君,从他的事迹中,你会发现什么叫*,什么叫干练。

有一次,他问身边的人,说谁可以帮我去治水啊?手下人就推荐了伯禹。舜说好,那你就去治水吧,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啊。伯禹想谦虚一回,就说要不让契和稷去吧。舜大手一挥,说好了,还是你去吧。至于稷么,就让他去管理农业吧,而契则可以去管理教化。

果然,伯禹出马,水患立马平息,而契和稷也干得不错,两个人后来各自得到了一块封地,从而成为商和周的始祖。

你看,谁去治水?谁管农业?他并不是自个儿在那瞎说的,而是去征求大家的意见,这就是*。但是,一旦确定了治水的人员,他便不再拖泥带水的,让你去你就去,绝不含糊。这时候的舜,又体现出了他果断干练的一面。

咱读历史,不是为了去到处瞎喷,而是为了借古而知今。就比如说这个故事,如果读完后你能理解舜的做事风格,以后在做事前能够做到既广泛听取意见,又能够果断执行,那么小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当然,舜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不是他的做事风格,而是他的孝德。他也是皇帝的后裔,但是到他那一代时估计已经比较远了,所以家境不是特别好。他的父亲名字叫瞽叟,不知什么原因,眼睛瞎了。生母死得比较早,后来父亲又找了个媳妇,还生了个儿子叫“象”。

据记载,有一次父亲让他去房顶上修缮茅草。等他上到屋顶后,他父亲居然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他烧死。估计当时的房子都是用泥和茅草搭的矮房子,所以一点就着。但这舜倒也聪明,他左右手各拿一个斗笠,从上面一跃而下。

还有一次,他父亲让他去挖井。他却在挖的同时偷偷地又在井壁上挖了一条暗道。果然,等井挖得够深了,他父亲和后母就将那土使劲地往井里填,估计是准备将舜给活埋了。可是,舜却从容地从自己挖的地道里逃跑了。

逃出来后,舜见到了弟弟象。这时的象以为他已经死了,所以霸占了他的所有财产。结果突然看到舜站在自己面前,非常惊愕,说我以为你遇难了,正在伤心呢。这话相当的假,但舜却跟没事人一样,微笑着说:“是啊,你真是我的好兄弟。”

看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觉?舜以孝出名,不论父母如何对待自己,他依然该孝顺的孝顺,该和睦的和睦。但是,他又不是那种愚孝之人。你看他特意带着两个斗笠上房顶,在挖井的时候给自己预留一个安全通道。这都说明他不傻,心里全明白。在小编看来,这就叫大智若愚,是真正的男儿风范。

舜在位三十九年,然后模仿尧的禅让,将位子给了禹。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他的孝德、才能和人格魅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