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将军蒙恬是怎样打败匈奴的?其又有何结局

蒙恬出身将门,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秦国名将,“恬尝书狱典文学”,就是说蒙恬一开始是做司法文书工作的,也许是家族传承,蒙恬最终投笔从戎,他最早参与的军事行动应当是协同李信伐楚。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讲王翦的时候,提到的秦国朝野关于灭楚方针之争吗?王翦认为灭楚必须用六十万人,而少壮派李信则认为二十万人足已,对于嬴政来讲,六十万人的军队算是秦国的全部家底了,有点不放心一次性全用出去,所以最开始的时候采纳了李信的建议,用了李信和蒙恬搭档伐楚,这是蒙恬的军事处女秀,想来蒙恬当时也是年少壮勇,和少壮派李信配合,嬴政要的就是速战速决的锐气。

可惜事与愿违,李信和蒙恬在势头正盛的情况下,被楚国项燕跟踪偷袭,打了个败仗,而且是秦灭六国过程中秦国吃的最大的一次败仗,嬴政转头去求王翦出山,给了王翦要求的六十万人,并且派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的裨将,这一次伐楚杀了项燕,俘虏楚王,楚国就这样被灭了。

派蒙武去给王翦做副手,也是合情合理的,王翦是一员老将,作风沉稳,蒙武也是久经战阵的人了,自然和李信蒙恬这样的少壮派风格不同,和王翦倒更像是一路,配合起来更顺手。

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就失败了,但是嬴政并没有弃蒙恬不用,秦王政二十六年,蒙恬被派去攻打齐国,大破之,不过呢,灭齐可不是蒙恬一个人的功劳,齐国毕竟是东方大国,不是块好啃的骨头,当时参与灭齐之战的还有刚刚灭燕挥军南下的王贲和李信。

算起来在秦灭六国过程中,蒙恬的战功并不是特别出众,可是到了秦统一六国后,在对抗匈奴的前沿阵地中,蒙恬大放异彩的时代到来了,秦始皇派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收河南(这里的河南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河南省,而是地跨宁夏、内蒙、陕西的河套地区),其后蒙恬“暴师于外十余年”,也就是率军驻守边防十余年,“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连接,使秦朝有了一个坚固的巨大防线,用以屯兵和保障补给,来防御机动性超强的匈奴骑兵,不仅如此,秦朝在黄河沿线修城筑县四十四座,迁徙百姓戍边,作为屯兵和补给的第二道防线,有了这两条防线,蒙恬以黄河为依托,渡过黄河,占据阳山和北假,将与匈奴的战线进一步往北推动。

蒙恬的“占据有利地形,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的积极防御策略,和李牧的“坚壁清野,固守不战,时机成熟,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的方法不同,因为彼时赵国和大一统之后的秦朝,在国力军力和可调动的资源方面有天壤之别,但相同之处是,都展现了以步兵为主但却可以防御甚至战胜骑兵部队的战争艺术。

蒙恬威震匈奴,匈奴的头曼单于,打不过就率众往北跑了,“不胜秦,北徙”,北边匈奴的威胁解除了,秦始皇愈发尊宠蒙氏,蒙恬戍守在外,他的弟弟蒙毅在朝内位至上卿,蒙氏一时风头无二。

但是越是战功赫赫的名将,越容易枉死,蒙恬之死其实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故,赵高与李斯勾结,矫诏赐死本该继位的扶苏,拥立胡亥,史称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亲儿子围困三个月饿死的沙丘之围,也就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蒙恬也是一并被赐死的,但是他没有扶苏缺心眼儿得那么彻底,他劝扶苏不要轻举妄动,毕竟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一个是派来监军的公子,都是皇帝信任的人,怎么会莫名其妙地赐死呢?

但是也不知道是被秦国的严刑峻法耳濡目染得墨守成规,还是被秦始皇的威严所摄,公子扶苏拒绝蒙恬向皇帝上书确认的请求,麻溜地自杀了,蒙恬不傻,可是在阴谋诡计方面,比扶苏的反应也好不到哪去,也就拒绝自杀,选择束手就擒,被解除兵权*之后的名将哪里还有机会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