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秘密任务居然是为朱棣找钱
中国境内金矿和银矿十分稀少,因此在金属作为货币的古代,一旦中国的经济有所发展,经济总量和货币总量的矛盾就会日益突出。朱元璋一开始试图沿用元朝印制纸币的老办法,发行大明宝钞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与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相适应,结果由于无法控制纸币的贬值问题,大明宝钞可耻地失败了,民间依旧用铜钱作为货币。
但是铜钱本身是贱金属,一枚铜钱的价值很小,在小额交易中铜钱还是很方便的,比如买棵白菜、打瓶酱油什么的,但是经济越发展,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大额交易,这时铜钱的麻烦就来了。大额交易对铜钱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是古代铜的开采量受到技术落后和铜矿难寻的限制,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同时从铸造角度看,铸造一批铜钱和铸造一批银币所费工时基本一样,但是平摊到每枚钱币上,铜钱的铸造成本同它本身的价值相比,就非常可观了,相反银币由于本身价值高,所以铸造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
更糟糕的是,铜钱不足,同时经济发展制造出大量的产品,两相比较就会使得一枚铜钱的购买力大大增加,或者说叫做通货紧缩,原来一个铜钱能买一斤粮,现在一个铜钱就能买两斤粮,这对于中国底层的自耕农来说,他们卖粮获得的铜钱变少了,这可不是好消息。货币数量过少,又不开印纸币,人们就不得不采取繁琐的以物易物的方式做生意,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
朱棣也许并不会有这么现代的金融观念,但他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发财致富的捷径,维护大明王朝的统治。北方游牧民族与明朝长期对抗,蒙古高原那边不可能有什么发财的机会。那么南方的海上有没有机会呢?假如能够在海上找到贵金属比如黄金、白银的产地,武力抢夺或是和平贸易,都会给大明王朝带来足够多的货币,国内经济的差钱窘境也将一举解决。
作为一个王朝的管理者,一个脑瓜子足够好使的皇帝,朱棣这样考虑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看看郑和七下西洋的壮观场面,我们可以继续揣测圣意,这一方面是为了寻找海外货币来源,另一方面是为了向海外宣告,大东亚天朝有限公司拥有强大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