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烧书最多的皇帝 烧掉汉人十万多本书
要说中国历史上对思想管控最严厉的时代,那毫无疑问是乾隆朝。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开疆拓土,建功无数,本人又风流多才,看起来理应是一个心胸宽广、开放前卫的皇帝。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表面上风光无限的乾隆皇帝,从始至终一直活在深深的恐惧之中,这种恐惧让他变成了一个疯子皇帝,迫害起文化和生命来,毫不手软。
乾隆到底恐惧什么呢?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思想。
乾隆这辈子干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限制人民的思想。除了数不清的文字狱,乾隆还干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大事对他的盛世非常有帮助。这件事就是禁书。
我们都知道乾隆修四库全书的事,很多人以为这是乾隆对中国文化的一个贡献。其实完全相反,这恰恰是乾隆对中国文化最大的破坏。乾隆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呢?因为乾隆发现,光搞文字狱,只能从心理上恐吓,可是民间还有那么多书,如果这些书让平民百姓读了,带来了觉醒,那就太不利于统治了。
乾隆认为,汉人的书籍只能留下三千卷,其他的必须全部烧了,这三千卷书最后编成四库全书,成为我天朝的唯一教材,这样就能360度无死角控制人民的思想了。乾隆下令,各地开展搜书、查书运动,上交私人藏书。朝廷专门设置了禁书部门,各地官员放下所有工作,响应皇帝号召,把禁书当成压倒一切的工作来做。*的公权在禁书运动过程里毫无限制地膨胀。
那么都有哪些书被禁了呢?首先第一类必须禁的是有反清思想的书,所有说大清不好的,说大清不是中华正统的,都要禁。因为中国人一直都有非常鲜明的华夷观念,汉人才是正统,少数民族都是野蛮的夷敌,清朝统治者当然不能让这种书流传。这类书的代表作是科技巨作《天工开物》。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本来完成于明朝,和清朝没关系,而且人家是科技方面的书,和政治也没关系。这本书被禁,只是因为书里把满人称作“北虏”,书里还有一些不和谐插图,画的是明朝士兵守城,用火器把清朝军队炸得稀巴烂,这种图严重违规。一部中国文化史上稀有的科技巨著,就这么成了禁书。而在同时期的日本,全国上下都在刊印这本书,积极学习。
第二类是记录大清历史真相的书,比如大清在打*的过程里的各种暴行,*无辜百姓的事迹,这些书必须要禁,代表作是扬州屠城的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这本书在整个清朝时期都是禁书,以至于清朝两百多年里很多人都对扬州屠城一无所知。直到辛亥革命前,有人才把《扬州十日记》带回中国,中国人这才知道了这段历史真相。
这两类书从康熙就开始禁了,但乾隆觉得这还不够,所有文字里带夷、狄、戎、虏、贼的,都要禁。有个诗人叫徐述夔,他的诗集里有句说,“大明天子重相见,且将壶儿搁半边”,乾隆说这个壶儿就是在讽刺满人是胡儿,抓起来砍头。
第三类是宣扬民贵君轻的书,比如明末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的书。这些人总在宣扬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君权应该被限制,这让乾隆非常害怕,因为这些思想太有煽动性,如果让人民都产生了这种想法,那大清直接就跨了,所以对于这类书,乾隆非常讨厌,黄宗羲的所有书都被禁了。顾炎武也一样,他的亡国与亡天下论,实际上就是国家与*的区别,这一条非常有开启民智的功效,所以也必须严禁。
乾隆禁书是同时配合文字狱的。你如果私藏了有问题的书,书要被禁,你也要被禁。如果书没有问题,而你发表了有问题的评论,你也要被禁。举个例子,当时有个年轻人读古籍《后汉书》,看见里面一句诗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觉得很有感触。这诗意思是,虽然肚子里都是诗书,却不值一分钱。
这个年轻人就在旁边批注了四个字:古今同慨。就是感叹现在和古时候一样啊。其实这只是一句批注,不料被人告发。乾隆表示,我们是前所未有的盛世,你竟敢说现在和以前一样?年轻人被砍了头。当时的一位法国传教士写文章记录中国时说:“在这里,说一句反抗*的话就会遭到死刑的惩罚,甚至读一本说*坏话的书也是死罪。”
乾隆时一共禁了多少书呢?据统计,禁掉、烧掉的书一共有3000多种,15万部以上。从乾隆三十九年开始,武英殿前的火炉就没有再熄灭过,军机处的人全天监视着烧书。
这么一来,万马齐喑的时代终于到来了。整个国家的思想和创造力已经被扼杀干净,没有人再敢说国家不好,没有人在敢对*发表评论。而且,*的压力也小了很多,因为每个人都学会了自我审查,不必*来查,自己已经先阉割好了自己。思想控制的成功,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