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孔子 忠君但不主张*
人们印象中,孔子是个绝对的忠君者——要不帝王们怎么都给他盖庙呢。但此印象并不大准确。孔子忠君是实,但并非无条件“”。他认为,“君君臣臣”,君要像个君,要做好事;不像不做的话,就要提意见。
鲁定公问孔子:国君一言可以丧邦吗?孔子回答:国君如果话讲得不对,又没人敢违抗“言莫予违”,那就真会一言丧邦的。《论语·子路》
孔子的话含着几层意思:君王的话不一定都对;君王的话后果极大,兴邦丧邦皆可因之;君王说错做错,要有直士拂逆进谏才好。
张岱年说,孔子尊君而不主张君主个人*。《孔子哲学解析》又说,孔子虽尊君而反对*。《晚思集·我与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史据之一,便是这段孔子答定公问。
孔子,实际有两个:一个是原生态的,一个是被修改、被歪曲了的。不主张*的孔子,是史上的原生态的真孔子。“打倒孔家店”所要打倒的,是被修改过了的孔子。
孟子说,民为贵,君为轻;又说,武王伐纣,不是臣弑君,而是诛杀独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种反对独夫、暴君的思想,与孔子的不主张*一脉相承。这是继承孔子,发展孔子。
朱元璋是个大*者,对孟子极厌恨,认为“君为轻”是给自己拆台,便下令天下孔庙不许再立孟子牌位。但他似未细查孔子答定公问,若知道孔子不主张*,他对孔子恐怕也不会客气。
孔子既有君主性,也有人民性。他为君主着想,但也主张臣子谏诤。“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不能欺骗君主,但可犯颜直谏。后来的谏官制度,与孔子有关。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不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到*主义,中间还有张横渠、黄宗羲等等,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