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快死的前两年 嘉庆的日子为何过得极度郁闷?

皇帝在我国古代是权利的制高点,那么如果有两个皇帝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俗话说得好,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在我国历史上,嘉庆与乾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嘉庆是清朝的第五个皇帝,但是毕竟头上还有一个太上皇,不好惹的太上皇。所以在嘉庆当皇帝的前期可真是憋屈啊。我们先来看看这位不简单的太上皇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有一位老虎坐镇,嘉庆的日子当然不好过,毕竟是当了六十年的皇帝,即使是退位了,乾隆依旧手握权利。在嘉庆刚刚继位的第十二天,便有了麻烦。因为湖广总督毕沅奏折上提到,“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注盼捷音”。按我们现在的意思来说就是我们努力工作,以对得起皇帝的废寝忘食,并满足太上皇盼望打胜仗的愿望。本来也就是一句客气话,没想到却因为先后顺序惹出祸端,乾隆因为话里的顺序没有将他放在第一位而发怒。于是,毕沅被太上皇传旨申饬并交部议处。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通报评。在史书上已经找不到当时他受了什么处分,但是毕沅也是有关系的,是和珅的人,自古以来关系户办事都不会很费劲,打声招呼,下面的人打个马虎眼,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但是这件事情让乾隆很不高兴,我还活着,你们就应该听我的,是不是,所以他敕谕全国,告诉天下他不仅大权在握,各级官员必须一如从前遵崇奉行,不可轻视。其实说下来嘉庆的头上也就是个帽子,没有任何权利。后来,这年纪越大可能越没有安全感,太上皇觉得我有必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大权在握,所以当即昭告所有与中国交好的国家大小事宜全部由本人决定,原话为:“朕虽归政,大事还是我办。”这句话记载在《朝鲜李朝实录》里边。

这可苦了嘉庆,每天太上皇三点多醒,那他只能凌晨两点半就起来,准备,等到太上皇一醒就去请安。太上皇话多,唠叨,无论说什么还得附和。

还有一个就是嘉庆身强体壮的一个年轻人,太上皇老了肠胃不好,吃饭的时候吃两口就饱了,他也不敢吃啊,也得放下筷子。这每天睡不好吃不好的,可是一通折磨。但是嘉庆也丝毫没有办法。

而且大家知道老人基本是没有季节之分的,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也差不多了,夏天一过。便要把冬天的棉帽子戴上,周围的人也都要跟着戴,你说哪里受得了这个,但是没办法,也只能忍着。

但是慢慢的,嘉庆的日子没有那么难过了,这还要得益于太上皇的健忘,大概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老年痴呆症,太医治不了,也只能就这么着,像哄小孩子一样,大家都迎合太上皇,以至于后来说话不清楚,大家讨论政事的时候还要听好半天这说的是汉族还是满语。在平时呢,说话也不清楚,但是大家不敢问啊,怕一不小心惹来太上皇生气,

大臣也只能趴在地上,说了句“太上皇圣明”,磕头告辞,自己回去琢磨琢磨这到底说了些什么。

以至于后来太上皇的病症传遍周围国家朝鲜使臣回国报告说:“太上皇容貌气力依旧,但善忘,昨日之事,今日则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故侍御左右,眩于举行”说起太上皇让身边的人头晕眼花不知道他说些什么。

但是虽然太上皇年纪大了又健忘,身边也还有和珅提醒他,但是权利是不会放手的,当时嘉庆上位时明确说太上皇处理“重要军国大事”,嘉庆帝处理“寻常事件”,但后来太上皇大事小事一把抓,并且,确立了一个原则:只要太上皇一息尚存,嘉庆帝就不能对权力有任何染指。

但是嘉庆也不能怎么样,他一旦动机不纯可能连性命也会丢掉,也只能忍着,因为他知道不能轻举妄动,只有太上皇龙御归天了,才是他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