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的生平简介 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
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之一,伟人大多出生于动荡的时代,黄宗羲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成长为一代思想大家。晚年的黄宗羲提出裸葬自己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黄宗羲最后还是以裸葬入土,那黄宗羲为何坚持要裸葬自己呢?
黄宗羲的生平简介
黄宗羲,字太冲,或德冰,号南雷,人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和教育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称。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封建君主制。黄宗羲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的长子,与弟弟黄宗炎、黄宗会合称“浙东三黄”,和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出生于1610年,他的父亲因反对魏忠贤而受酷刑惨死,1628年,魏忠贤倒台,黄宗羲上书诛灭阉党余孽,人称“姚江孝子”。1644年,明朝灭亡,宏光政权建立,黄宗羲被捕入狱,后脱身回到余姚,开始起兵抗清。1646年,清军占领绍兴,黄宗羲三次被清朝廷捉拿,于是开始隐居的生活。1678年,康熙年间,朝廷多次诏征黄宗羲,黄宗羲都拒绝入仕,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著述中去,病中写作《梨洲末命》等,1695年,黄宗羲病逝。
黄宗羲为何坚持裸葬自己
黄宗羲的晚年都在从事文化活动,但他是和当时自己抗拒的清朝一起,所以不被人理解。1687年,黄宗羲就开始料理自己的后事,他要求儿子在自己死后将自己披散头发,盖上被子,放在石头棺木里裸葬自己。
当时许多明朝遗民都是以散发下葬,这是不想做清朝百姓的意愿,这可以理解,但是裸葬却不被人理解,而且这种下葬的方式违背葬礼风俗,当时黄宗羲提出裸葬的时候就引起了黄家的轩然大波。
黄宗羲一直认为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他求自己死后能尸骨早些腐烂才要求裸葬的。黄宗羲的晚年事业不被人理解,和自己早年的亲朋好友反目成仇,这是他内心的症结。加上父亲和老师惨死的时候,在朋友为抗清殉国的时候,黄宗羲苟活下来,并以80岁高龄逝世,所以他的内心是痛苦、复杂的。在死后,他希望以裸葬的方式下葬,只是希望自己的尸骨能快速的腐烂而已。
黄宗羲的一生,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忙碌着的,前世与抗清斗争,后半人生就是忙于著述和从事文化活动,他似乎永远在和现实斗争。他做事有些偏激,又不善于不和别人解释,从坚持裸葬自己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很多事情上黄宗羲都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但纵观历史,几乎每个有成就的人都是这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