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所谓的乖孩子赵恒 揭开赵光义最肮脏的一面

公元997年,统治了宋朝22年的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当时赵光义给人留下的是一个文治武功俱全的正面形象,不过客观的说,赵光义做到了文治,但是武功差得远。正是在他在位期间,宋朝走上了重文轻武的畸形道路。在赵光义的儿子赵恒继位之后,这个赵光义眼里的乖儿子,一上台就把自己父亲赵光义来了一个反攻倒算。赵光义的光辉形象开始逐步堕落,到了赵恒在位的后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赵光义是一个什么货色。

一、宫女的数量明显不符,赵恒推倒了父亲的光辉形象

赵光义刚刚驾崩时,宋朝的皇位继承出现了风波。太子赵恒险些不能继位,最后还是在宰相吕端的帮助下才顺利登基。所以在赵恒登基之后,对吕端相当的尊敬。吕端上朝时,赵恒甚至会起身迎接。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赵恒是一个本性不坏的人,他在死去的父亲赵光义的眼里也是一个乖宝宝。但是就在赵恒继位的1个多月之后,赵恒上演了坑爹的第一场好戏。在一天上朝的过程中,赵恒突然告诉吕端等重臣说:“宫里的女人太多了,挑出500人放出宫去吧。”此言一出,整个朝堂都陷入了沸腾。很多年轻的官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吕端等人已经敏锐的感觉到这个年轻的皇帝不简单。

原来就在赵光义去世的前一年,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一个地方上的官员上数朝堂,说“宫里的宫女太多,建议放出来一些。”这是皇帝的家室,外臣是不应该插嘴的。吕端当时建议把这名官员降职一级,但是此时赵光义说话了。赵光义到了很大度,他不仅没有责怪这名官员,反而给这名官员写了回信,信的大概意思是“我的皇宫里只有300个宫女,实在不能再少了,你的精神可嘉”。请注意,当时赵光义说自己只有300个宫女。而不到一年之后,他的儿子赵恒说要放出500人。这就说明皇宫里还有大量的宫女,也说明赵光义当时在说谎。事后查明,赵光义去世时,皇宫中有1300多宫女,而赵匡胤在位时还不超过100人。赵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倒了自己老爹从谏如流的光辉形象。

二、为伯母、叔叔和堂兄们大平反,直接扭转了政局

如果说释放宫女的问题,仅仅是赵恒想试试水的话,接下来的行动就堪称暴风骤雨了。首先他把自己伯母的排位迎回了太庙,这个伯母就是赵匡胤的宋皇后。宋皇后去世时,赵光义不仅不准全宫挂孝,而且不准这个女人的排位进入太庙和赵匡胤团聚。赵恒现在光明正大的把自己伯母的排位放在了伯父赵匡胤的旁边,这个举动引发了宋朝的政治动荡。6个月之后,赵恒的另一个举动更是把赵光义推倒了风口浪尖。赵恒分别追封自己的堂兄赵德昭、赵德芳为越王、楚王,当年他的两位皇兄都是“意外死亡”。赵恒现在再次追封,其用意不言而喻。尤其是当年差一点就可以继位的赵德芳,还被加封为:太傅、太师。

赵恒的这两个皇兄毕竟没有什么罪过,进行再次加封也没有什么。但是又过了两个月,赵恒上演了第三次大平反,这回直接要命了。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当年由于“谋反”被废为庶人,赵光义念兄弟之情,将他发配到了房州。但是没过几年,赵廷美就死在了房州。由于赵廷美是戴罪之身,因此没有得到任何的追封。但现在赵恒破格追封赵廷美为秦王,这个举动是变相的表示“我三叔当年没罪,这都是我父亲干的好事。”经过这一系列大平反之后,宋朝的政局焕然一新,很多太宗朝的旧臣都明白,是自己主动退休的时候了。赵恒这个年轻的皇帝看上去不文不武,实际上心机很重,而且杀人不见血。

三、檀渊之盟成为后世争论的焦点

很多人对于赵恒这个皇帝的了解仅限于教科书中的檀渊之盟和电视剧中的狸猫换太子。认真地说,赵祯真的是赵恒亲儿子,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纯属虚构。但檀渊之盟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目前由两派说法,一派认为不应该和谈,应该与辽国决一死战。另一该认为和谈是正确的,当时宋朝没有彻底击败辽国的机会。客观的说,当时宋朝确实没有能力击败北方的辽国。宋朝与辽国开战,每年的军费是1000万贯以上,而和谈之后,仅仅付出了30万贯。在爱国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战争成本的问题。即便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把国家折腾到山残水剩的地步,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