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三国 一个被历史小看了的帝王孙权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但大多数人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赤壁之战是刘备与诸葛亮的功劳,而赤壁之战中真正的策划者孙权与周瑜被莫名其妙的抢了光辉,不能说不冤枉。赤壁之战之前一直是魏强吴弱,而孙权与周瑜敢于临危决策,不得不说是一代枭雄。在周瑜与孙权沟通之后,孙权突然而起,说道:“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孤也。”周瑜说:“臣为将军决一死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孙权拔出佩剑,猛地将奏案一角砍下,大声说道:“众官将若再有言降曹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此剑授予周瑜,即封周瑜为大都督,如文武将官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那么孙权为什么要莫名其妙的以弱抗强?真是一时兴起,被诸葛亮给忽悠了吗?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你就被小说和故事给忽悠了。
鬼谷子思维告诉你孙权为什么敢于决断
我们之前说过,为什么要决断。谋划是为决断服务的,很多人颠倒了,认为决断是为谋划服务的。
关于决断,鬼谷子认为有如下几个要素
1、人们的内心都是趋利避害的,很显然孙权投降,东吴必灭;
2、善于诱导出实情,才不会被迷惑,孙权看出了曹操的野心;
3、利益分配的不平均,则可能带来灾祸,权衡利弊,孙权岂会坐以待毙;
4、表面上有利,实际上有害的决断,就很难被人接受,投降只能让曹操不费吹灰之力,让自己身首异处,表面上投降是有利的,实际上是有害的。
决断的前提是,别把别人都当成*,鬼谷子说过,人事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主动权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其实差不了多少。
所以谋的关键在于联盟组织的结构是否周密,方案是否符合客观情况,人不要以所谓的智商去做些可笑的事情。
1、阳德,人任何时候要都施德,组织能周密不仅仅是制度,所谓的制度管人其实是句空话,人不是机器,人是有情感,有大脑的,而机器没有。孙权首先礼贤下士,不仅对蜀国,对手下周瑜,鲁肃等人更是视为知己。大乔小乔的故事,想必诸位都是知道的。
2、阴贼,有阳就必然有阴,捭阖篇说,阴阳相和,终始其义,一个人光有德是不行的,还需有手段。管理是门控制哲学,是主动权游戏,所以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孙权并非是个没手段的人,空有抱负是不行的,用人是孙权的拿手好戏,不管是赤壁之战的周瑜,还是火烧连营的陆逊,连资质平庸的鲁肃在吴国也能担当大事。
3、信诚,还记得孙子兵法的“智信仁勇严也”吗?人,无诚不立,举个例子,如果消费者并不相信企业的产品,又如何会消费呢?孙权的诚信是要加引号的,但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孙权对于周瑜等人是极其信任的。
4、蔽匿,即是隐瞒,成大事者向来不拘小节。你是要成事,而成事就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有人会说既然要诚信,为何又要隐瞒呢,这难道不矛盾吗?孙权在赤壁之战之前,在吴国生死存亡之时,用了周瑜,但孙权的真实目的并非向他说的那么伟大,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
5、平素就是平常,之前我们说过奇正相和的道理,我个人认为平素与慎独有关,为了成功而一如既往的努力,坚定目标。孙权总是能在危难之时用对人,绝非是运气,而是他平素里的修炼以及对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所以孙权表面上能言行合一,私下里抓住主要矛盾随机应变,参考平常情况与矛盾关键,四个方面相互验证,揣度过往之事,验证未来之事,加之平素,则可以做出决断。所谓孙权决断,赤壁之战,可以打。
虽然但是能获得美名的,如果可行则可以决策;
不用费力而且容易成功的,如果可行则可以决策;
要花费大力气,但是却不得不为的,如果可行则可以决断;
能去除患难的,能获得好处的,可行则可以决断。
所以决策是为了解决疑惑,是行事的基础,澄清动乱,预知成败,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所以古代先王就用筮草和龟甲来决定一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