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胃肠炎罕见病例分享

嗜酸性胃肠炎对消化系统的危害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对于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为了保持自己消化系统的健康,一定要引起自己的重视,要尽快的通过治疗,才能尽快的改善,那么,嗜酸性胃肠炎罕见病例的分享有哪些内容?就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病例资料:

男,71岁,诉“反复腹痛6年,再发11d”。患者6年前出现全腹阵发性胀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时有腹泻,无发热。

查体:神清,心肺听诊无特殊,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5~6次/min。

外院查腹部平片示中上腹肠管少量积气积液;腹部B超示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声像,腹腔积液,双肾结石,前列腺稍大,右下腹未见明显异常团块声像。

胃镜示十二指肠充血肿胀;肠镜示直肠乙状结肠炎;上下腹部CT示:食管下段、胃底贲门部及胃体部胃壁改变;十二指肠降段囊带状凸起,多考虑十二指肠憩室;腹腔及肠管见多量积液,并肠管管壁水肿增厚;肝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双肾多发嚢肿;附见两侧少量胸腔积液并两肺下叶轻度膨胀不全。

初步诊断:腹痛查因,克罗恩病?

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

14.4×109/L,N 14.2%,E 72.0%,Hb 122g/L,CRP

1mg/L。经肛双气囊小肠镜示回肠末段片状黏膜充血潮红,未见糜烂或溃疡形成,活检4块,质韧

回肠病理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50/HPF)及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符合嗜酸性肠炎(

于2013年5月30日加用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3d后改用甲泼尼龙片16mg口服治疗,3d后患者腹痛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示:WBC

4.3×109/L,N 51.9%,E

2.8%。复查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黏膜炎症,病理示降部慢性黏膜炎症。住院治疗16d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出院,继予甲泼尼龙片16mg口服。

随访至今患者无腹痛等不适,建议患者1个月后逐渐激素减量。

讨论

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消化道嗜酸性细胞(eosinophil,EOS)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可以累及消化道全长或某一部分。EG的自然病程并不清楚,多为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迁延的过程。EG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病变累及部位以及浸润的深度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症状,消化道狭窄梗阻及穿孔等并发症少见。EOS浸润的长度可包含整个消化道的一个或多个节段,而浸润的深度也可以从消化道黏膜到浆膜。

依据浸润的深度,有学者将其分为三型:(1)黏膜型EG,此型最常见,可能因其易于获得病理组织而诊断较多;(2)肌层型EG,此型胃肠道壁明显增厚,狭窄通常不严重,多因疾病发作时肠壁炎性充血水肿,使狭窄加重而出现梗阻症状;(3)浆膜型EG,大约10%的EG病例累及浆膜层,主要表现为腹水。辅助检查中血常规检查常见外周血EOS增多;内镜可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结节或息肉样肿块,可有幽门或肠道狭窄,需多部位深凿活检获取标本。

诊断通常包括3个方面: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有时还可包括诊断性治疗,其中病理发现消化道活检组织大量EOS浸润(常大于50个/高倍视野)是重要的诊断依据,需与炎症性肠病、胄肠道恶性肿瘤等疾病鉴别。治疗上以饮食控制为基础,效果不佳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可迅速有效控制病情,是EG的主要治疗药物,针对明确狭窄梗阻的患者,可考虑内镜或外科治疗。

嗜酸性胃肠炎,相信通过以上的病例介绍,你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如果你得了这种疾病,千万不要忽视了对身体的危害,要尽快地通过检查治疗,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治疗以后,才能使得自己的肠胃功能更加的健康,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