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诸葛亮大败而归 却犯致命错误成就了司马懿

魏文帝曹丕死的时候指定三个人辅政,分别是曹真、陈群和司马懿。陈群在政治上与司马懿相互呼应,辅政班子里呈现二比一的局面,但司马懿如果试图有所作为仍然困难,因为他必须越过手握军权的曹真这一关。

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勇猛异常,长期担任虎豹骑的指挥官,魏文帝时担任了大将军,战功累累,在军中素有威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总指挥并不是司马懿而是曹真,曹真审视度势,派张郃出击街亭,大败马谡,扭转了战场形势,诸葛亮*撤军。曹真判断出诸葛亮陇右失利后下一次出兵将会争夺陈仓,于是推荐郝昭、王生守陈仓,加紧修筑防守工势。诸葛亮二次北伐果然率数万人马直取陈仓,而郝昭的部下仅有一千多人,诸葛亮用了云梯、冲车、地突等各种手段攻城,都被郝昭化解,连攻二十多天,“亮无计”,曹真派出的救兵也到了,诸葛亮撤走。

陈仓之战成为诸葛亮军事生涯的最大败笔,也是人们怀疑他军事才能的主要例证之一,同时让默默无闻的郝昭一跃进入名将的行列,而担任这场战役总指挥的也是曹真。曹真因功升为大司马,大将军一职给了司马懿,曹真同时获得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两项特权,论职务、威望曹真仍然比司马懿高,如果曹真自己不犯错误,司马懿要想越过曹真几乎不可能。

可是,曹真偏偏犯了错误。

可能受前两次阻击诸葛亮北伐成功的鼓舞,曹真突然提出了伐蜀计划,转守为攻。曹真向魏明帝提出“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这项计划得到魏明帝的批准。曹真于是在太和四年即230年由长安率兵入子午道进击汉中,这是曹真版的“子午谷计划”,与魏延的计划内容差不多只是方向刚好相反。曹军其它各路也从不同方向发起进攻,相约在南郑会师,其中司马懿溯汉水而上,其它诸军有的从斜谷道,有的从武威郡进攻。

曹真的这项计划气势很足,当初曹操进攻汉中时也不过只有一路人马,走的是大散关,最后居然打赢了,夺取了汉中。现在曹真至少有四路大军同时攻击,想必保险系数更大。作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如果拿下了汉中,那将是奇功一件,曹真的个人威望将达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司马懿的政治生涯也可以提前宣告终结了。可惜曹真太心急,以至于在一个关键问题上犯了个错误:进攻的时间。

曹真发起进攻是在秋天,四路大军中有两路要翻越道路崎岖的秦岭,他们都怕一件事,就是下大雨。秋季或许没有暴雨,但下连阴雨也不行,结果还真让曹真赶上了,史书记载曹军发起进攻后,“大霖雨三十余日”,子午道、斜谷道不少地方“栈道断绝”,大军进攻受阻。

其实这还没到无计可施的地步,雨总是会停的,等一等仍然有机会,但是司马士懿抓住这个天赐良机,授意朝中自己的亲信不断地给明帝上疏,请求诏令曹真班师。开始明帝的决心很大,华歆上书的时候他没理会,只是把华歆的奏疏转给曹真让他参考,后来杨阜、王肃等不断上书,加上听说蜀汉方面已做了充分准备,明帝动摇了,下令曹真班师。

这一次北伐无果而终曹真特别遗憾,第二年居然就病死了,这时诸葛亮发动了第三次北伐,明帝只好把司马懿找来,对他说:“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诏令司马懿以大将军的身份西屯长安,统一负责雍州、梁州的军政事务,率领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迎击诸葛亮。司马懿不露声色地挪走了绊脚石,清除了夺权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曹真伐蜀失败表面看是天气原因造成的,其实里面也有人为的因素,司马懿配合曹真行动,并未见他有任何进展,可以推断他在这个问题上是消极的,事情稍微遇阻,朝中就有人出来泼冷水,使这次军事行动中途流产。

十多年后,又发生了一次类似事件。魏明帝死时诏曹爽与司马士懿共同辅政,曹爽虽然年纪轻轻,毫无功业,能力也平平,但因为姓曹,所以凌驾于司马士懿之上。曹爽应该充分认识司马懿这个对手的厉害,小心谨慎地与其周旋。但曹爽的政治智慧比他父亲都差得远,更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为了迅速抬高个人威望,同时完全其父未竟的事业,曹爽在邓飏、丁谧、李胜等人鼓动下提出了伐蜀计划。

正始五年即二四四年,曹爽亲率一路大军从长安出发,仍旧走秦岭山中的栈道攻打汉中,不过这次走的是傥骆道。进军数百里后,曹军的后勤供应出现问题,从关中以及氐、羌等部征调来的军粮不够,“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曹爽没有带兵经验,顿时没了主意。司马懿在一旁看上了热闹,他写信给夏侯玄,以一个老军人的经验告诉他此战必败,后果很严重。“玄惧,言於爽”,曹爽也真听话,主动退兵了。

曹爽此败比他父亲还窝囊,他父亲失败还可以用天气作借口,这一次只能证明自己无能。曹爽之败很蹊跷,如果被敌人打败了还有一说,但居然连敌人没看着就退兵了,而原因竟然是后勤保障跟不上。

推测一下这里面肯定有隐情,曹真之后司马懿实际上是曹魏军界的一号人物,他在军中广植亲信,打击异已,像张郃那样素有威望、忠于曹氏将领先后都遭到了司马懿的暗算。曹爽率军进攻汉中,虽然不让司马懿来前线,但曹爽的周围一定到处是司懿的眼线耳目,曹爽刚刚失利,他的参军杨伟就跑过来说应该撤军,并且说邓飏、李胜“败国家事,可斩”。

面对虽有勇有谋却虑事不周的曹真,以及无勇无谋近乎白痴的曹爽,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都沉着应对,不跟他们发生正面冲突,而是不露痕迹的把他们移开,把绊脚石踩在自己脚底下,如此以来离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驴掉进了深坑里,它不停地嚎叫希望主人把它救出来,但这个坑很陡,真不好弄,主要想了想,觉得这头驴太老了,也不想要了,干脆把它埋在这里吧。主人找来几个人帮忙,大家也都嫌驴叫的声音难听所以都愿意把它埋了,一伙人开始动手,不停地往坑里填土,开始驴还叫唤,后来就停了,正当大家以为驴已死了的时候,却见这头驴一跃跳出了土坑,逃命去了。

原来,当这头驴发现主人的意图后,它明白再向主人叫唤没有什么用了,要想活命只有自救。当上面的土扬下来时,驴子就躲开,把土踩在自己脚下,这样它不仅没有被埋,而是一点点升高,到达一定高度时,它纵身一跃就出去了。

生活中遇到的每一次失败都是有价值的,那些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也可以转化成前进的“垫脚石”,关键在于你站在哪个角度看,如果只能由下往上看,就会发现那些困难、失败和打击很可怕,一下子就能把自己淹没;如果从上面往下看,当你把这些困难、失败和打击都踩在脚下时,你会发现之所以你能站得越来越高,也全是因为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