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嘴皮子功夫炉火纯青 为何众人都听命于贾母
王熙凤说林黛玉倒不像贾母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话看似充满奉承,其实吧,读了后文,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大的方面,黛玉跟贾母一样,性情也算活泼,说话格外风趣,待人大体上非常和善!
小的方面,李嬷嬷说黛玉说出的话比刀子还尖,这一点,似乎也是遗传于贾母!
贾母上了年纪,说话一向厚道,但是有一回,作者却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霹雳贾母!让我们也真正见识了贾母嘴皮子的厉害!
那一回,宝玉被他老子往死里打,贾母闻讯赶来,贾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这分明也是一个王熙凤——年轻时的贾母!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啊。可见贾母对于宝玉的忧心了。
可以说,贾母此话功力巨大,那时那刻,整个世界都会为贾母进入静音模式。贾政的心也是被贾母的话语震得又急又痛。一方面贾政怕贾母责骂,所以心里急;另一方面,贾政明知贾母会出面干涉,还是打了宝玉,如今确实惊动了贾母,惹贾母伤心了,他的内心因此十分痛苦。
为了缓解气氛,贾政连忙做个乖乖儿子,说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
其实吧,贾政这是装乖儿子,一个“该”字,使得贾政的话语对贾母也有些许的责难的意思。贾母听了当然更是生气,其心中冒出的炮火也就更加猛烈。只见贾母厉声说道:“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叫我和谁说去。”
因之有人怀疑贾政不是贾母亲生的,不过我倒不这么认为。贾母此话语是情急之中的责骂。责骂贾政自己没什么出息却只知道一味地打骂儿子。在贾母心中,贾府男人的榜样是荣国公,贾政有如此地位完全是靠祖上的庇荫。
贾政确实是个无能之辈,虽爱附庸风雅,却没有才情;虽酷爱读书,却不曾在早年靠自己的才华赢得功名;虽推崇儒家文化,却过于迂腐呆板,于家于国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于情于理都不通。
贾母虽知道儿子贾政没什么大能耐,却也不说什么,平安是福,如今富贵已经达到极致,贾母也就不奢求什么。只是贾政这次下手太狠,贾母不得不发威。她说出如此狠的话,好让贾政此后多多反省。
贾政毕竟是迂腐的,他听不懂贾母的话,于是就在贾母面前哭泣着激辩:“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
殊不知贾母干脆就不认可贾政的这种教育方式。贾政如此就以为自己有理了,殊不知贾母之口才远远在其之上。只见贾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她啐了一口说:“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
贾母如此责骂儿子,她的心还是软了,说完话,她的眼里就流下滚烫的泪水。这么一对父子冤家就是不能令她省心。
此处贾母提到了贾政的父亲教育孩子,由于语意含糊,我们大可作两方面解读。
一方面,贾政年少时,也没被他父亲打,为的是光宗耀祖,可是贾政在官场却一直默默无闻,毫无建树。这就说明了打孩子是光宗耀祖的反面教材。至于贾政等年少时被长辈打,我们从赖嬷嬷口中可以得知一二。
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可以解读出贾政的父亲很少打孩子,都是*教育,对孩子多的是鼓励与栽培,而不是恶狠狠的贬斥。因而才有贾政的小有出息。宝玉如今跟贾政完全是对立关系,贾政没有尽好教育的责任,才致使宝玉往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叛逆的啊!
所以,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殊途同归——贾政的教育方式太low了。
几个回合的较量,贾政彻底被贾母打趴在地。他只是再次赔笑求饶说以后再也不打宝玉。贾母也不卖他的账,反指责贾政是在耍性子,说气话,接着她又干脆来了一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贾母高呼回南京去。
宝玉被打得不知是死是活,看着王夫人可怜万分,虽然打趴了贾政,但她想到自己没有养个好儿子,她的气又不打一出来,贾母又对王夫人满含悲哀的说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
贾母此招一出,贾政立马自感无立足之地。贾母意在说贾政的不孝,贾政怎敢当。不过贾政是有那么一丁点儿的不孝顺哦。他打宝玉前的那一番话语,活像个宝玉,叛逆十足,他说:“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与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你说,贾母听得此话,心里怎么好受。贾母疾步而来,生那么大的气,也就一点都不足为怪了。所以贾母听贾政说自己无立足之地,更是略微强词夺理地说是贾政分明使她无立足之地。
被打趴在地上的贾政见母亲如此厉害,最后只好彻底认输,在贾母面前苦苦叩求认罪。
这就是贾母的刀子嘴了,也是贾母的豆腐心。正是因为心灵被深深地伤害,嘴巴上才那么容易不留情面。很多时候,一个别人觉得她说话刻薄的人,也是一个心底里最最柔软的人,贾母如是,林黛玉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