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一生都经历过哪些大事?慈禧生平简介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杏贞),通称慈禧太后,满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养母,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出生于北京,满洲正蓝旗人也有说法是汉族人,慈禧太后是晚清统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

1852年5月,慈禧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1854年,晋懿嫔。

1856年,生同治,当日晋懿妃。

1857年,晋懿贵妃。

1858年英军进攻广州软弱的清廷*签订《天津条约》,又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英法俄强迫软弱的清廷签订《北京条约》(主内容为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等)。

1861年,同治即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8月22日发动辛酉政变,遂掌握最高权力48年。

1862年,同治上徽号慈禧太后。

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侵入并且窃据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清军于1878年1月收复*;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岁,官方说法为脑溢血,民间野史认为是慈禧所害。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

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开始西宫*。

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主内容为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割辽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等等无理要求)。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书》宣布维新开始。

1898年慈禧*光绪帝于瀛台。

1898年9月21日,宣布停止戊戌变法,变法103日,史称“百日维新”。

1899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懿旨立爱新觉罗·载漪之子爱新觉罗·溥俊为“大阿哥”,预定1900年正月初一光绪禅位大典兼爱新觉罗·溥俊登极大典,年号宝庆,爱新觉罗·溥俊之父爱新觉罗·载漪支持义和团,导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知道原因后废爱新觉罗·溥俊为“大阿哥”。

1900年,义和团运动,百万义和团扶清灭洋,慈禧对11个国家下战帖,最终战败,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逃离北京。

1901年,与1900年与8国战争失败*签定《辛丑条约》(主内容为清*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等等)。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宣布中立,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

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君上大权”。

1908年,由于慈禧通过照片外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签署法案,退还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官派留美学生;之后,英、法、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相继;七国退还中国之庚款“溢款”总数,约在海关银三亿两左右,对兴办教育事业颇有效果,应当肯定。

1908年10月13日立醇亲王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仪为皇帝,年号宣统。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经她命,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大约在未正三刻(下午一点四十五分)逝世。

1908年12月9日,慈禧太后出殡。

1928年,以孙殿英为首的盗墓者盗掘了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慈禧太后定东陵。

纵观慈禧的一生,他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