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最终是被何人赶出紫禁城?
众所周知,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帝)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代替帝制,溥仪不再是皇帝,但他仍然居住在紫禁城。那么,溥仪是什么时候被何人赶出紫禁城的?
话要从宣统三年(1911年)说起。宣统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来,清廷一片慌乱。年仅6岁的溥仪在一班遗老遗少的操纵下,一方面下了一份《罪己诏》,试图消除民愤;另一方面则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军队两镇南下,同时命海军驶入武汉江面配合陆军作战。但遗憾的是,清廷此时已是病入膏肓,荫昌指挥不动北洋陆军。
清廷不得已,任命还在“养病”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令其督师南下。袁世凯以脚病未好为借口,不肯应命,暗中却操纵北洋军怠战,并提出组织责任内阁,给他指挥水陆各军的全权等条件,要挟清廷。清廷*召荫昌回京,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和节制水陆各军。
袁世凯的野心初步得到满足,在彰德“遥领圣旨",下令北洋军向革命军进攻。十一月二日,攻下汉口后即按兵不动,随后便带卫队抵京。十六日,责任内阁组成,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袁世凯总揽*大权。接着,袁世凯下令北洋军猛攻汉阳,炮击武昌。
南北内战就此爆发,华南地区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但清廷仍控有北京附近省份。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避免内战,孙中山与袁世凯密约:若袁能使溥仪退位,就让他担任大总统。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民国*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民国*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
这样,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他原来的那帮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过着帝王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种奇葩的现象,在清王朝覆灭后一直延续了13年,直到1924年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
冯玉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长于直隶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西北军领袖。
1921年8月,冯玉祥任陆军第11师师长,从属直系军阀,率其部队入陕西,在陕西督军阎相文自杀之后,接任陕西督军,并以此地为地盘扩充,受到前苏联的大力支持而发展壮大,其军队因此被称为“西北军”。
一年后,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出兵潼关,击败河南督军赵倜,任河南督军。后因杀降将宝德全,被撤河南督军,赴京改任陆军检阅使。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负责在热河一路抵抗奉军。在参战途中,冯玉祥接受了*50万银元的“资助”,率军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总统曹锟,推翻北洋*,脱离北洋军系,改编所部为“国民军”,并电请孙中山北上。
同年11月5日,冯玉祥的国民军包围了紫禁城皇宫。当时,末代皇帝溥仪正在宫内同他的“皇后”吃水果聊大天,他的“内务府大臣”慌慌张张跑入宫内报告,并且递上冯玉祥将军关于废止对清王室优待条件的函文,限令溥仪三个小时内搬出皇宫。
溥仪看了函告,惊慌失措,召开了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交出了皇帝印玺,收拾了私物,遣散了太监和宫女。当天下午,被监护离开皇宫紫禁城,搬到后海甘水桥的“醇王府”。
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从此被永远赶出了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