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后的故事 一个失败夺权者的一生

9月初,南昌海昏侯墓可能出土竹书《论语·知道》篇的消息就被媒体争相报道,引起热议。有关海昏侯刘贺的生平事迹又开始被翻了出来,他这一生既做过天下之主,也做过平头百姓。在《汉书》中,只做了27天皇帝的刘贺,就搞出了1127件荒唐事,那他完全就是一个脑子糊涂,荒淫无道的废帝。但是,真相果真如此吗?

从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成套编钟,处处尊儒尚孔的迹象都表明,刘贺似乎是一个情趣高雅,追慕圣贤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海昏侯的形象是成王败寇后被篡改的历史。我们不妨换个视角,把刘贺看成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看看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一、意外上位的董事长

我们先来看看刘贺这个人,他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他的祖父汉武帝是刘氏集团的第七任董事长,娶了好几房姨太太,其中最受宠的是刘贺的奶奶李夫人。也因为此,李夫人的儿子刘髆(也就是刘贺的父亲)很早就成为集团山东分公司总经理(昌邑王)。幸运的是,刘髆有五个孩子,却只有刘贺一个儿子。这说明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刘贺至少能继承他爹成为分公司的一把手。

不过天上要是真的掉馅饼,那也是拦不住的。公元前74年,刘贺的小叔叔、集团的第八任董事长刘弗陵(汉昭帝)英年早逝。

汉昭帝是汉武帝和钩弋夫人所生,非常聪明,对刘氏集团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极其杰出的贡献,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会议”就是他在位期间举行的,这是古代罕见的经济方面的政策务虚会,在中国经济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刘弗陵去世后,董事会召开闭门会议讨论下一任董事长。不知道什么缘故,昌邑王刘贺居然成了最后胜出的候选人。要知道,偏居一隅的刘贺顶多算公司的一个小股东,持股比例甚至连5%的举牌线都达不到。

刘贺得到这个消息真可谓心花怒放,第二天就带着分公司的一批中层上路了。这一路上风驰电掣,据说把车都开坏了好几辆。等到了企业总部所在地长安,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利,刘贺亲切会见了集团总部的主要高管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就职演说,然后在公元前74年农历六月初一大摇大摆地坐到了董事长的位子上。

二、夺权失败,瞬间被贬

如果总是一帆风顺,那就不叫人生了。做了几天董事长后刘贺就发现情况不对,原来的那一批高管权力颇大,自己办起事来处处掣肘,于是就想密谋把他们换掉,让自己带来的心腹上。

当时公司的高管是一股强大的*,总经理霍光是三代老臣,从汉武帝刘彻时就是公司的核心干将,一路不断被提拔,俨然已是集团的顶梁柱。

于是,刘彻在去世前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托付给了霍光,同时让他作为CEO来代管家族企业。一直到13年后刘弗陵去世,霍光仍然是集团说一不二的肱骨之臣。

所以,以霍光在集团的地位,是一个刚从分公司火箭提拔上来的年轻董事长刘贺根本无法撼动的。

从种种迹象表明,当初推举刘贺上位根本就是霍光的一个计谋。在刘弗陵去世后霍光其实最心仪的董事长候选人是自己的外甥刘询,因为公司制度不好越权,所以才借刘贺作为过度,目的还是要拥立刘询为新的董事长。

所以刘贺很快发现,不但想要从霍光手里夺权的事情难于登天,连自己在集团的地位也朝不保夕。又过了几天,霍光找到上一代董事长刘弗陵的夫人上官皇后,以她的名义召开董事会,董事会一致决议将董事长刘贺就地罢免。

三、被抹黑后愤懑而终

刘贺就此灰溜溜的被赶下了台,只当了27天董事长,这不但在刘氏集团的历史是最短的,在整个“中国最短命董事长”排行榜上也高居第五名。

被霍光赶回到山东后的刘贺发现,分公司竟然也被集团收回了,他只能每天呆在自己别墅里消磨时间。

而刘询则顺利成为刘氏集团第十任董事长,他比刘贺聪明得多,知道自己这个继承人的身份怎么得来,所以绝不和霍光正面冲突。一直等霍光去世后,他也基本在企业内站稳脚跟,才大刀阔斧地把企业内部霍式一派全数清出,将公司彻底地收归自己手下。刘询是刘氏集团中知名的企业家,他掌舵期间公司制度严明、文化和谐、经济繁荣、市场扩大,史称“孝宣之治”。

刘询上台后,对于他这位前任董事长叔叔内心还会有所忌惮的,深怕刘贺还会杀回总部夺权。于是就安排人去观察刘贺的情况,回来的人汇报说就刘贺那熊样子是成不了事的。刘询这才放下了心,做了个顺水人情,把刘贺调到江西分公司做经理。

结果没几年,又有人来和他汇报,刘贺在江西不安分,和其他的分公司经理交往过密,大有结党之势。为了保险起见,刘洵就把江西分公司的职权压缩了四分之三,刘贺对此也没什么办法,只能自己生闷气。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病死在南昌近郊,埋在了我们最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所墓穴中。

史书记载,刘贺被废的主要原因是他淫乱,不守礼法。包括什么奔丧途中违反各种规定好似旅行啦;到长安城外应该哭丧,刘贺却说嗓子痛,哭不出来啦;即位之后,又行淫乱,沉湎于酒色啦……总之各种不靠谱儿,以至在废黜时,皇太后听取大臣汇报,罗列他的斑斑劣迹,都听不下去了,直说“够了”!

当然,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怕不完全这样,对于被废的刘贺而言,历史的记载免不了有丑化渲染的成分。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旁系富家子弟不敌企业职业经理人、夺权失败愤懑而终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几个道理:

1.要清楚了解市场状况。刘贺对形势一直误判,以为自己位高而权重,结果只能铩羽而归。

2.不是创二代的料,就不要想屌丝逆袭。相反的例子是刘询,作为一个根基同样不稳的年轻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就是懂得先避锋芒,积蓄力量再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