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谣言亡了西周?西周灭亡时流传了什么谣言

历史上的谣言是很有意思的。人们不难发现,每到一个王朝的末世,社会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谣言女神以温暖的姿态光临天下。举个非常熟悉的例子,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13年,贵为天子的秦始皇刚刚从北边巡视回来,谣言女神便降临到他身边。有童谣唱:“亡秦者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人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正是这样一句谣言断送了刚刚一统天下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一句谣言呢?我们略作分析:

首先这句谣言出现的时机正是秦始皇从北部边境巡视归来之际。秦始皇巡边的目的一来是展现自己一统天下的伟大功绩,向黔首们昭示自己的威德;二来安抚边境。但谣言偏偏出现了“胡”字。

“胡”是秦王朝对北部边境少数民族的通称。早先周王室灭商借力于胡,周的灭亡也是胡(犬戎)所为。胡对秦朝也构成一定威胁。也正为如此,当秦始皇一听此谣言,首先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发兵北境击胡,继而进一步的举措便是修筑长城。在此过程中,秦始皇为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掘墓人,陈胜吴广便是被征发前往修筑长城的士卒。然而,有意思的是,谣言中的“胡”最终指向的却不是对秦构成威胁的“胡”,而是萧墙之内,自家的儿子胡亥。

秦始皇为何没有想到此“胡”呢?从当时秦朝的政治来分析,秦始皇自不必想到此“胡”会是断送自己*的罪人。秦历来重视法家学说,在他的封建制下,自己的儿子是和普通平民一样的,没有特殊的权力。况且,在秦始皇的众多儿子中,胡亥只是其中的第十八个儿子。但历史偏偏给秦始皇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政权偏偏落到了此“胡”手上。

此“胡”之所以成为秦二世也仅仅是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原因只是一个叫赵高的宦官害怕秦始皇的法定继承人长子扶苏而制造出来的一个阴谋。“谣言和人一样,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它也是一种复杂造物的结果,来自历史,影响历史,更阐释历史。”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句五字谣言实则道出了秦王朝的全部政治和短短的历史。

与其说秦亡于农民起义,倒不如说亡于一句谣言。谣言之可怕,由此可见一斑。因而,数千年来,人们对谣言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制止谣言的传播。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

笔者通过对谣言的研究发现,第一,谣言是一种意识形态;第二,并非如人们所相信的那样,说什么“谣言止于智者”,恰恰相反,“谣言起于智者”。西周末年的一句谣言可以作为明证。

这则谣言见载于《国语》和《史记》。其实只有8个字:“檿(眼,yǎn)弧箕服,实亡周国”。而且,这则谣言还不是出现在周幽王朝中,而是出现在其父宣王之时,公元前788年。“檿弧箕服”是什么意思呢?韦昭是这么解释的:“山桑曰檿。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大意是桑木做的弓,箕草编的箭囊,将使周王朝灭亡。这个谣言直指周王的兴亡,事关重大。于是,宣王听到之后,立即下令,天下凡是有这工具的都可以被视为妖,逮而杀之。正好有一对夫妻,他们就是靠卖这种檿弧箕服为生的,宣王知道后,就派人把他们抓来准备杀掉。谁知半路被他们逃掉了。夫妇俩在逃跑的路上,又发现路边有一弃婴,“夫妇哀其夜号”,就把这弃婴拾起来,逃到了褒国。这弃婴是怎么被抛弃的呢?说来还话长。

《史记》是这么说的:

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帝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

原来在夏朝末年,二条龙来到夏桀的朝堂上,自称是襃国的二君。面对这不请自来的两条龙,该如何处置呢?于是问卜,杀之不吉,赶走也不吉,留住他们还是不吉利。怎么办,巫师占卜发现,唯一的办法是杀掉他们藏起他们所吐之沫,并书以简策祭告。夏朝灭亡后,收藏龙沫的匣子就传到了殷;殷商灭亡后又传到了周。三代之中,没有人敢揭开匣子看个究竟。

到了周厉王之时,他不信邪,就打开来看,结果,龙沫流得朝堂之上到处都是,怎么也清除不掉。厉王想了个办法,打发很多妇女裸体欢呼,结果,龙沫就化成了一只玄鼋(黑色的蜥蜴),进入厉王的后宫去了。后宫一个宫女还只有七岁,正好碰上,等到她及笄之年就怀孕了,并生下了一个女孩,由于是未婚而孕,害怕舆论而只好抛弃。

没想到这弃婴却被那对逃亡的夫妇捡到,辗转又回到了褒国。后来那弃婴大概被卖给了一个叫褒姁的褒人,又逢褒姁犯了罪,便把此女献给周王,以赎其罪。这样弃婴即妖女便进入宫中,因称褒姒。到了幽王继位之后的第三年,幽王在后宫见到了褒姒,观其倾国倾城,便爱上了她。

这样,阴差阳错,谣言最终成为现实。

说“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或许只是无心者一句戏言,或许是有心人精心编造出来的政治谣言,这样的谣言和《周易》里的一些卦语一样,都需要在以后的事实中得到落实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古代众多的方士深知谣言不可能一下子被人理解(否则就不是谣言了),就依靠这样的手法来编制了大量的谣言来骗取荣华富贵或其它私利。不管是哪一种,它的最终“兑现”历尽了多种偶然,且不说由此又钩沉出三代中的“龙漦”、童妾无夫而生妖女的故事是何等曲折而荒诞,倘若幽王得到妖女后稍稍收敛,也不至于“实亡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