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何暗杀中国史上第一位进士记者黄远生?
进士这个名头是科举时代的东西。清末的时候进士便没了,清末的时候才有了记者,要出现一个进士记者,就必须在清末至民国这段期间。因为在科举年代,中进士概率极低的缘故,后来做了记者的只有一人,便是黄远生。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记者,与刘少少、徐彬彬并称为“报界三杰”,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称其为难得的“报界奇才”。
他是中国新闻史上永远也无法避开的一座高峰。他的新闻思想,直至如今,仍对新闻工作者有很大的启迪。他仅仅活了三十岁的人生,则是处处充满传奇。
传奇的科举之路
黄远生原名为基,字远庸,远生是后来为自己取的笔名,出生于江西九江一个书香世家。其曾祖黄凤楼是道光十二年的进士,叔伯父黄儒鉴、黄儒藩、黄儒镰均为举人。其父黄儒藻,字镜垣,秀才出身,在宁波办过洋务。这样的家庭背景,家庭环境,使得黄远生自幼就受到非常好的家庭教育。他本人也天资聪慧,过目便可成诵。由于家中的藏书丰富,其人好学,故经史子集无不涉猎。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他在四书五经之外还跟随家里专为他聘请的一位女外籍教师学习了英语。
后来他转到浙江吴兴南得公学读书,那时的学生已经开始闹*了,黄远生就是参加*的积极分子。光绪二十九年也就是1903年,当时只有19岁的黄远生考取了秀才,并于同年秋季又考中江西省第7名举人。在次年也就是光绪三十年赴京赶考的黄远生荣登金榜,得中进士,成为清王朝的最后一批进士。于黄远生同榜中进士还有沈钧儒、谭延闿等,而年龄最小者,就是年仅20岁的黄远生。
两年之内从秀才到进士一路顺畅而过在科举时代是很少见的。我们现在看它的时候,潜意识的会把它放在整个科举的历史中看,好像并没什么特殊,但在当时两年内连登三榜的成绩已经是非常的出色了。黄远生考中进士之后,在整个江西省都引起很大的震动。
这个时候按着传统,黄远生应当要当官了,而且起步就必定是县令。但到了20世纪的读书人已经接触到了很多新的气息,不再迷恋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了。黄远生便因此决定赴日留学,入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回国后,靠着进士的功名和海归的资历,先后在清*担任邮传部员外郎、派参议厅行走兼编译局纂修等职。
这时一个影响黄远生一生的人出现了,他就是代表清*赴欧考察宪政的北洋五大臣之一的李盛铎。考察回来的他对黄远生说:“西洋方面那些熟悉近代史和国际情况的,大都是报馆撰述人员,你如果干这一行,将来一定是位名记者。”黄远生觉得此话有理,便接受了建议,开始转行往新闻界发展。对于此,黄远生他的《忏晦录》中这样写道:“革命既起,吾之官乃与清廷俱毕,嗣后即立意不作官,不作*,而遁入于报馆与律师。”也就是从这开始,黄远生准备离开官场,寄身报馆。
传奇的报馆生涯
黄远生刚刚离开官场的时候,清王朝覆灭了。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也便走到了尽头。
转行后不久,黄远生便与蓝公武、张君动等共同创办了《少年中国周刊》,专门评论时政,由于见解新颖,切中时弊,深受群众。黄远生先主编过梁启超创办的《庸言》月刊,先后担任过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和北京《亚细亚报》特约记者,并在《东方杂志》、《论衡》杂志、《国民公报》等报刊上撰稿。著名国学大师的钱钟书的父亲民国四大国学大师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提到黄远生说:“远庸文章典重深厚,胎息汉魏,洞朗轩辟,辞兼庄谐,尤工通讯,幽隐毕达,都下传观,有纸贵之誉。”
民国是个非常复杂,非常黑暗时代。共和与君主、*与专制、革新与倒退、独立自主与丧权辱国同时并存,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互相纵横的编织着整个民国。而民国最具代表的城市,就应当就是上海和北京。在那时,若生活在一个极其落后的小山村里,对改朝换代,对民族危机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触,但生活在北京和上海就会完全不同。作为一个优秀而记者,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笔下往往会有更多对社会的思考。
清王朝的覆灭,虽说是辛亥革命推翻的,但袁世凯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那时很多人都被非常的看好袁世凯,殊不知,他们都被袁世凯给骗了。包括黄远生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袁世凯心存幻想。而且那段时间,黄远生确实是被袁世凯所利用了。还曾为袁世凯怎样管理新闻出谋划策:“宜由警厅组织特种机关,专司检阅报纸,从法律干涉,并择要编辑为侦探材料。一面组织新闻通讯机关,整齐一切论调、纪事等语。”成为中国最早有据可考的新闻管制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世凯的狐狸尾巴毕竟终于露出来了。虽说当时仍有像杨度一样还没有醒悟的追随者,但是袁世凯的所作所为,早已让更多的人认清了他的真面目。作为一个特殊的记者,黄远生对袁世凯的卖国和*看的更加明晰。《临时约法》对袁世凯来说完全就是一纸空文,毫无约束力。他曾在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对于当时国家出现的各种病状,黄远生直接就把其缘由抛给袁世凯“政局之日趋于险恶者,非他人为之,乃袁总统自为之也。吾国运命可以二言定之:盖瓦解于前清,而鱼烂于袁总统而已。”
黄远生是一个特殊的记者,其原因还是其前清翰林的身份。黄远生作为前清翰林,在当时的文化界是很有威望。因此,只要是黄远生前去采访,社会各界都不敢怠慢。因其本人精通英语和日语,使得采访起来更加如鱼得水。
在黄远生的各种文章中,最出色的就是他通讯。行文饱含感情色彩,且同时具有极强的讽刺力。他写过一篇著名通讯稿,题为《外交部之厨子》,主要写一个“连结宫禁,交通豪贵”的厨子,飞黄腾达的经过,来揭露官场的荒唐腐败,文中写道:“外务部之厨,暴珍既多,酒肉皆臭,于是厨子乃畜大狗数十匹于外务部中而豢养之。部外之狗,乃群由大院出入,纵横满道,稿稿不绝。而大堂廊署之间,遂为群狗交合之地。故京人常语谓外务部为狗窑子,窑子京中语谓妓院也。”此处故意将人狗混淆,诙谐杂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其驾驭文字之能力实在令人佩服。
谈及新闻报道,黄远生说:“余既不能修饰其思想,则亦不能修饰其文字。若真有见之发怒而冷笑者,则即余文之价值也。”
1915年,袁世凯筹备称帝期间,欲强聘黄远生为其御用报纸《亚细亚日报》上海版的总撰述,但黄远生坚辞不就,并在上海各报刊登《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以示决绝。为了躲避袁的追逼,他干脆乘日轮离开上海经日本赴美。
在美国离奇被刺
1915年12月25日下午,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广州楼内,正在饮茶吃饭的黄远生,被人从背后近距离连开二枪命中后背而殒命。
黄远生在美国离奇被刺,很快就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凶手到底是谁,一时成为疑案。在当时吵得很热的有两种说法,一种猜测是袁世凯派人跟踪到旧金山暗杀的。另一种说法,是*的前身中华革命党美洲总支部误认黄为袁的死党而误杀的。当时到底哪种说法才是事实的真像,谁也不知道。
一代名流离奇被杀,凶手竟不知下落,成为一宗无头案。
黄远生生前的很多好友,都想为黄远生鸣不平。但是混沌一桩案件,无处下手,只能在他做些别的,以慰其生平。
1916年初,黄远生的遗骸由当时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运回上海,并在上海开了非常隆重的追悼会。事后,亲属将其骨灰运回九江,安葬于庐山区莲花乡桂家垅之殷家坳山。而到底谁是凶手,还是无从查起。
甚至到1984年,黄的儿子黄席群在写《追忆先父黄远生》一文时,都不能真相大白。黄席群写道:“我父亲究竟是谁杀害的,至今是个疑案……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他是死于袁世凯派遣跟踪的刺客之手,还是遭到在美洲的*人杀害,总之,他不幸遇害的根本原因,离不开袁贼妄图称帝这个关键问题。如果是死于袁党之手,正因为我父亲不但不接受袁贼的笼络收买,反而于游美之前公开在报上表示反对变更国体,卒致罹祸;如果是死于*人之手,那就该怪这帮人没有弄清事实,竟误认为他是袁世凯的吹鼓手,糊里糊涂地杀害一个平白无辜、真正有良心的青年人,的确是冤哉枉也。
也确实,将黄的死归咎于复辟帝制的袁世凯,不论是与不是,既是革命倒袁的需要,都不算冤枉他。先不说向来以枪对笔的各派军阀,号称代表当时先进文化的*、孙中山,也开了此类血腥暴力暗杀异见分子和批评者的先河,后来的*接班人多循此旧例,有过之而毫无不及。早期的中国报人,为了能说话,包括邵飘萍、林白水等报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是在史量才被暗杀七十多年以后, 真相终于大白了。当年刺杀黄远生的凶手刘北海在*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刺杀林白水的凶手就是他,他执行的刺杀是由中华革命党(*前身)美洲支部指使,由林森直接指挥,刺杀的命令来自“国父”孙中山。这一历史疑案,也终于随着老人逝世前的实言相告而终于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