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令人闻之色变的“蛊”究竟是什么东西
《捕蛇者说》并非虚构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这是唐代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之时,针对当时苛政伤民的社会现状,写下的不朽名篇《捕蛇者说》中的一段。大致意思是:永州荒野出产一种奇特的蛇,黑皮而有白色的花纹。这种蛇接触到草木,草木会全部死掉。如果咬了人,没有人能救治。但是捉到这种蛇把它制成药饵,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所以太医以皇命每年两次征收这种蛇,招募捕蛇者,以蛇抵其租赋。虽然很危险,但是百姓为了逃避赋敛苛政,冒死争着从事这种营生。因为柳宗元对异蛇的描述有失真之处(指“触草木,尽死”一句),千百年来一直有人认为“永州之蛇”为虚妄,世上并没有“触草木,尽死”的蛇,所谓“异蛇”完全是为了说明“苛政猛于虎”的观点而杜撰出来的艺术形象。很多人据此断定,《捕蛇者说》根本就是“假语村言”。
关于这个疑问,我在宋史中找到了答案:《捕蛇者说》并非虚构!
南宋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记载:永州言诸县民畜蛊者三百二十六家,诏本州徙穷僻处,无以充役,乡里勿与婚姻。清人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四记载: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四月:壬申,徙永州诸县民之畜蛊者三百二十六家于县之僻处,不得复齿于乡。
这两段文字说的是同一件事:公元964年4月9日,朝廷下诏命永州各县326个畜蛊之家迁徙到偏僻之处居住,不得在乡里生活。这些畜蛊之家不需要服劳役,但是乡里人家亦不得与他们通婚。这里,所谓“畜蛊者”就是养蛊的人,而养蛊就是养蛇。
何谓“蛊”?在我国,“蛊”是让人闻之色变的东西。最早的“蛊”实际上是一种自然现象:动物(包括人类)死亡之后肉身腐烂,蛆虫自体内爬出。当时的人类认识不到是死亡导致肉身腐烂,而误以为是体内有“蛊”致使肉身死亡,因而“蛊”的最早涵义就是“体中有虫”的意思。古人认知能力有限,加之巫医、巫术别有用心的牵强附会,把一些奇症怪病和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与“蛊”联系起来,使之神秘而恐怖,于是便有了“蛊术害人”的说法。西汉武帝晚年,佞臣江充埋设偶人迫害太子,诈称武帝生病是“巫蛊作祟”,造成数万人死亡的惊天冤案。可见最早的“蛊术”实际上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蛊”是自然界里并不存在的东西。
“蛊”作为传说中人工培养的毒虫,不知产生于何时。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即此名为蛊。”他说养蛊的人捉百虫(很多虫,不一定实指百种或百只)置于大瓮之中,历经很长时间,必有一种虫会吃尽其他的虫,最后存活的这只虫毒性最大,就称作“蛊”。我们知道,虫是会意字,其甲骨文为蛇形,本意就是蛇,后来逐步引申出各种歧义。把很多虫放入大瓮之中,可见放入的都是小动物。我们知道,蛇基本上是吃荤不吃素的,各种活体小动物如鼠、鸟、蛙、蜥蜴、黄鳝、泥鳅、蚯蚓、蝎子、蠕虫等,乃至于蛇的同类,无不是它的口中之食。一虫吃百虫,这种最后存活的虫只能是蛇。饲养蛇的过程中,需要很多活体小动物,何止百虫?很明显,“蛊”就是人工养殖的蛇。
我们再看柳宗元的记载:“吾恂恂而起,视其缶(口小肚大之陶器,其形似瓮),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喂养)之,时而献焉。”这一段记载表明,唐代的捕蛇者捕捉到活蛇之后,需要将其暂时饲养,等待官府来人收购。可以想象,捕蛇者有时难免会捕捉到小蛇,或者饲养过程中成年蛇正常繁殖,于是便在暂时饲喂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养殖。所谓蛇蛊、蝎蛊、蛤蟆蛊、泥鳅蛊、虫蛊等,其实就是养蛇过程中投放的蛤蟆、泥鳅、蚯蚓等常用蛇饲料。李时珍描述的养蛊,与养蛇的情形完全一致。因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永州捕蛇者的被动养蛇行为逐渐转化为主动,形成了古老的养蛇业。普通百姓对“养蛊”业者畏而远之,地方*又不加详察,多加歧视。于是便上报朝廷,将他们迁往人烟罕至之地居住,沦为社会地位低下的贱民。
永州古称零陵,位于今湖南西南部潇水和湘江汇合处(今永州市区)。古时这里丘陵遍布,气候湿润,物种繁多,特别适合蛇类生长。据记载,永州地区的毒蛇有十余种,蝮蛇、五步蛇、银环蛇等毒蛇都符合“黑质而白章”的特征。柳宗元写《捕蛇者说》是在公元九世纪初,当时大唐王朝已经衰落,华夏陷入一个半世纪的内乱之中。北宋初年,永州属于“十国”之中楚国(南楚,以湖南为中心)的辖区。南楚政权存在六十多年,公元930年楚王马殷死后,他的儿子们围绕王权开展争夺。此后33年间,政权更迭九度易主。为了战争需要,当权者横征暴敛,苛政猛于虎,民不聊生。
乾德元年(963年)三月,宋军大兵压境,楚国投降纳入大宋版图。当时湖南有十四州总计六十六县,但户口仅有97286户。永州自古就属于蛮荒之地,经济很不发达,当时人口至多一两万户。乾德二年(964年)迁徙畜蛊者,永州境内的从业者竟然有326户,可见养蛇业在永州已形成相当规模。这些“捕蛇者”的后裔们好容易迎来太平盛世,却又被新的当权者赶入深山老林。这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