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独大的坏处:汉灵帝没法转移财产

船快沉的时候,开船的舵手知道不知道?

事实证明,他们不仅知道,而且早就开始做打算了。

东汉王朝在汉灵帝刘宏的手里江河日下,民变蜂起,统治失序。尽管因为下级都尽量瞒着上级,在首都尤其是皇宫内苑,还感受不到什么危机,但刘宏的忧患意识还是很强的,他从上台第十年,就开始做资产储备。

他在西园也就是御花园开了个官爵交易所,以官的大小和任职地的好坏确定官价的高低。甚至于三公九卿等要职,也一律明码标价,公开出售。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就是两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就是四百万钱。得来的钱,他搞了个仓库专门储存。后来又从各基层*上缴的贡税里抽头,叫“导行费”,也都存进自己的仓库。过了几年,钱攒的差不多,他在西园建了个万金堂,把国库里的金银、绸缎,都搬到万金堂中。但又觉得不够万全,于是又把私房钱寄存到信赖的贴身太监家里面,几家各放了数千万。但还是觉得不够万全,又在河间(今天河北省献县)购买田地,建设住宅——从这里可以看出汉灵帝很有理财天赋,既懂得赚钱,还知道如何分散投资,资产保值。

可惜的是他没活到使用这些资产的时候就死了,在他死后,他的子孙也没能用上这些资产,因为后来天下大乱了,他信赖的太监都被杀,他家的皇权被人夺走,他的钱也就成了人家的钱了。

夺到权力的是董卓,他带兵进京师,挟持皇帝,控制中枢,虽然当时已经天下大乱,远方有不少反对他的人,但至少首都以西还是他的*范围,而且那些反对派摄于他的力量也不敢动他。

有着如此威力,董卓也还是给自己留了后路。他一边在京师当着太师,控制着文武百官,一边动用民伕25万人,在离长安200多公里的郿县(今陕西眉县)建了一个坞寨,名为“郿坞”。坞是那个时代人们用来自保的堡寨,有军民一体化的职能。他的郿坞墙高七丈,厚也七丈(——进击的巨人有没有?),其规模如长安,内盖宫室,囤积了够他一家300多人享用30年的粮食,金玉、彩帛、珍珠不知其数。他的打算是:“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

遗憾的是他也没能靠这个终老,没等他感觉到时机躲进坞寨,他就被他的养子吕布杀了,全家也被屠灭了。

刘宏和董卓最大的遗憾是当时中国一国独大,周边全是社会形态还没进化好的蛮夷,不存在一个美国啊瑞士啊可以建立海外户口储存他们的资产,并且一见事态不好就可以流亡海外。古代的悲哀啊!现在就好多了,有实力就可以三窟,舵手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