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名臣包拯的辛酸史 偶遇恩师而改变命运

话说,北宋仁宗期间,以仁义治国。然而,地方上的官员仗着天高皇帝远,贪污腐败,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屡禁不止。朝廷收到地方百姓的联名状纸,要求彻查地方官,还众百姓一个公道。于是,皇帝委派百官之首,丞相王延龄代天巡狩,将贪官污吏正法。

王延龄从地方上回来时,刚好又是一年科举取士的日子,包拯也正是众多高考学子中的一员。这包拯何许人也?他生于庐州合肥府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在家不受人待见,一家人都反感他,包括父亲。只有一位嫂嫂怜惜他,对他照料有加,出奇的好,为此,包拯称自己的嫂嫂为嫂娘。可以看出,包拯对自己嫂嫂的感恩之心。嫂娘希望包拯能出人头地,成个人家,也不枉费自己对包拯的一片苦心。这包拯也倒是争气,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所不通,来到这京城地参加高考。包拯和书童包兴到了京城后,找了一家宾馆先住下,预习下功课,过两日就要正式参加高考了。两日后,所有来京参加高考的学子经过保安搜身后,(看是否有夹带)进入教室开始考试答题。天不随愿,包拯竟然在高考的这天,大病不起,把书童包兴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请医生过来看病,也不见起色。高考结束后,他的病情才康复,可是,他错过了这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科举考试。

包拯伤心欲绝,内心的痛又岂是别人所能理解的呢!住了几天的宾馆(客栈),身上的钱也花完了,包拯和包兴只能来到大街上乞讨。包兴说道,公子,我们回家吧,待在京城会饿死的,包拯却不愿就这样回去。因为他觉得对不起嫂娘,让嫂娘失望了。正在他们主仆二人进退无路的时候,道路旁迎来一个八抬大轿,只见一中军怀抱尚方宝剑,两边御林军左右站立,好不威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前面好几排浩浩荡荡的豪华轿车迎面而来,警车开道,八面威风。只见包兴迅速让路,又赶紧喊着公子快给人家让路啊,可包拯因为没参加上高考,心中不悦。没把前面的豪华车队和包兴的话当回事,径直坐在路*不动。警车开到他身边的时候只能停下,致使后面的车队都跟着停了下来,警车下来了一个保镖,张口就骂,你找死呢,还不赶紧离开。这时,只见靠中间一个高级轿车,或者八抬大轿里面一位慈祥的老者,头戴紫金冠,身穿紫袍玉带,脚蹬朝靴;用现在的话说,穿着西装、白衬衣、系着领带、脚穿黑皮鞋,好牛逼啊。

此人正是当朝丞相王延龄,他问道,怎么停下来不走了,中军(保镖)答道,前方有一乞讨者挡住回京之路。哦,王丞相一惊,下车(落轿)查看,他走到包拯身边,只见此人面虽黑,却气度不凡,颇有将相之才。便问道,这一年轻人,为何挡住我的前进之路,包拯没说话,中军(保镖)说道,大胆的小子,你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谁吗,乃是当朝相爷,还不下跪。相爷招呼中军(保镖),不要吓唬年轻人,包拯一听是丞相大人来到身边,慌忙参拜,小人不知道是丞相驾临,望其赎罪。丞相说道,不要紧,不知者无罪,但是你为何沦落大街上。包拯委屈的泪水直往下流,王丞相一看便想,难道是此人有什么冤屈吗?便继续说道,年轻人不要啼啼哭哭,把你的冤屈之事说出来,或许我可以帮你。包拯一听,高兴了,心想若是相爷肯出手帮自己,就一定能化解自己的职业危机。

包拯便把自己怎么沦落街头,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又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相爷一听,顿时大吃一惊,果不其然,本相没看走眼,此人将来一定是国之栋梁。如今天朝正是用人之际,包拯有治世之才,何不收为自己的门下弟子,它日为国效力。王延龄对包拯说道,你可愿意做我的弟子,待时机成熟,我上殿奏君王,让你出仕,报效国家。包拯一听,高兴的合不拢嘴,赶紧说到,我愿意,恩师在上,弟子参拜。王延龄赶紧扶起包拯,两个人相对而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包拯的此后职场路上,多亏他的恩师王延龄多次举荐和保护,他得以直线上升,得以化险为夷。历任县令、知府、开封府尹、三司使、御史中丞、礼部侍郎、给事中、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追赠礼部尚书,封爵东海郡开国侯等高级要职。他不畏权贵,斩杀了众多皇亲国戚,朝廷大员,也因此遭到多次罢免。

包拯的一部职场路是充满曲折与艰辛的,第一次高考就身染重病,失去了科举取士的机会。即使入了职场,做上了大官,又因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处处受排挤、弹劾。但他都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自己内心的信仰、信念,为之奋斗的那个除暴安良的目标,所以,他成功了。

都说今年就业难,可是哪一年又不难呢,年年都说难,年年皆如此。正是因为难,我们才要迎难而上,让我们记住那句名言: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东西,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