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怎么死的 穷途末路 枭雄李密的下场

窦建德从杨广远征军中的百夫长,跳槽成为土匪头子的故事,窦建德加入的起义军,老大叫高士达,大本营在类似梁山泊的芦苇荡中,因为水路不方便,起义军躲过了前期的围剿。但是当部队上规模后,*军还是来了,高士达和窦建德,总共迎来了三位隋朝将领,第一个是郭绚,被窦建德的假投降给坑了;第二位杨义臣,把高士达灭了后,窦建德逃了出来,此后东山再起;第三位薛世雄,利用雾霾,被窦建德干掉了。打败三位将领之后,窦建德控制了整个河北,随后杨广被杀,宇文化及成为大家打击的目标,第一个出手的李密,虽然赢了,但是惨胜,第二个出手的,是李渊,他的堂弟李神通率领大军,攻陷魏县后,进攻聊城。

胜利在望,宇文化及的部队快顶不住的时候,窦建德来了,他赶跑李神通,活捉宇文化及,成功为杨广报仇后,获得了声誉上最大的肯定。

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杀了,这事最郁闷的,应该是李渊,后院刘武周的规模越闹越大,李渊不管不顾,一心想拿下宇文化及,偏偏被窦建德抢了先,没办法,只能请李世民出山,打败宋金刚和刘武周。

稳定了关中和陇西,李渊,成为最有实力问鼎天下的人之一,于是,李渊命令李世民,将兵锋指向了洛阳。

在这之前,声势最大的李密,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是一个从柱国将军府中走出来的富家子弟,因为喜欢史书,拜国子助教包恺为师,受到杨素的赏识,和杨玄感成了好朋友。

当杨玄感*时,请李密做了军师,谋划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因为隋朝处于奔溃早期,杨玄感遭遇了最大程度的阻击,起义失败,李密呢,也逃往深山,最后耐不住寂寞,进入了翟让的起义部队。

在瓦岗军,李密凭借学识和谋略,成功挤掉创始人,坐上了总经理的位置,然而擅杀翟让,成为瓦岗军分裂的前兆,此后围攻洛阳,因为宇文化及的原因,李密接受杨侗的招安,成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

当时的瓦岗*范围,东到海滨、泰山,南到长江、淮河,相对李渊这种自来带兵的军阀,瓦岗是最有希望问鼎天下的草根部队。

大业十三年,李密打败王世充之后,从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到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都派了助手和李密说:想要跟着他混,希望李密可以称帝。

李密都推掉了,一方面老李很聪明,不想成为出头鸟;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密加入瓦岗的时间,太短了,根基不够。

大业七年,也就是公元611年,翟让起义,建立瓦岗军,大业十二年,李密进入瓦岗,到大业十四年接受招安,中间只隔了一年时间,这么短的时间,李密建立的真正班底,嫡系部队,只有一支,那就是蒲山公营。以翟让的能力,当一个山大王就满足了,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好吃好喝,偏偏李密来了,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瓦岗带上了快车道,攻陷粮仓,组建大规模的起义军,史书记载,在李密取得金镛城之后,瓦岗的部队人数达到了三十万。瓦岗的发展已经脱离了翟让的掌控,但是作为创始人的影响力还在,邴元真和单雄信、徐世勣这帮瓦岗旧部,依旧是起义军的班底。老大有两个,听谁的呢?理论上,李密牛,但是他才来了一年,新人,还有很多老下级不服他,但是翟让呢,事实已经证明,翟让的能力领导这么大规模的瓦岗,已经不行了,会掉链子,完美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翟让没有功名心,主动退居二线,李密厉害,那就让李密做老大吧。

可惜翟让不是圣人,那样的人只存在书上,谁也不退一步,怎么解决呢?

现在的情况,李密清楚,翟让也清楚,甚至他们的对手王世充更清楚,战争,从来就不是拉到野地里,几个人打一架就完事了。

王世充明白,硬实力上是打不过瓦岗的,但是自己也有机会,机会就是瓦岗内部不和,趁着瓦岗火拼,再把他们连锅端了。

李密是枭雄,优柔寡断从来不是李密的风格,于是趁着酒宴,就把翟让给杀了,保留了徐世绩这帮瓦岗老班底。

所谓的权谋,只是完成事情的一种手段,李密不会忘记,当年那个穷书生,走投无路,四处被人通缉,是瓦岗收留了他,给他职位,给他军队,自己一身的才华终于有了施展的机会。

除了翟让的死忠,李密没有为难任何人。

干净利落的解决掉内部矛盾,李密发兵三十万,围攻洛阳,只要把这座中原第一都城搞到手,内部分裂、资历浅、外敌林立,都不是问题,就在李密离成功只差一步的时候,杨广被杀了,宇文化及来到了河南。

李密的完美计划,刚开始,就结束了。

作为权宜之计,李密接受了杨侗的招安,条件是,进入洛阳,和王世充一同辅政。

杨侗是杨广的孙子,在长安被李渊杀掉的杨侑,是他的亲哥哥,他们都是曾经的太子杨昭的儿子。

杨侗的如意算盘是,让李密和王世充相互制约,最好的情况是,谁也奈何不了谁,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密呢,他特别讨厌宇文化及,要不是他的突然出现,现在李密已经攻进洛阳城,成为问鼎天下的第一人,所以他要干掉这个人,同时只要能进入洛阳,天下终究是他的,王世充阻挡不了他,杨侗更不行。三个人里,王世充是最郁闷的,既不敢公开反对杨侗的决定,更担心李密进入洛阳城之后自己的处境,理想的情况,就是李密和宇文化及拼的两败俱伤,自己捡便宜就好了。宇文化及经大运河,进入河南境内,因为缺粮,准备攻打徐世绩把守的黎阳,宇文化及手中的是国家精锐,战斗力强悍,光徐世绩估计顶不住,李密早早的带着大部队赶来救援,双方在童山附近,摆开了阵势。直接开打?大家都是成年人,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开打之前先聊聊,或许只是误会呢。那就聊吧,一口一声宇文大人、魏公的叫着,好兄弟啊,大家都是为朝廷办事,寒暄完了,开始谈正事。宇文化及说了,自己对李密的地盘不感兴趣,就是想赶紧回家,回长安,绕道过来,就是粮食快没了,借点粮食,救济一下。

缺粮啊,这事情好办,李密大手一挥,都是自己人,吃的都在粮仓,派人去取就是了,同朝为官,现在天下危难,应该相互扶持才是。

宇文化及也很感慨,当初杀死杨广,也是形势所迫。

既然不用动武,也能解决吃饭问题,那最好不过,回去后,宇文化及把重要将领召集过来,一致的意见认为,李密现在的首要仍是洛阳,双方的问题是赶巧碰上了,解释清楚,大家都没损伤,这是最好的结果。

日子一天的过去,李密的粮草依旧没到,派人去催吧,李密就说,在路上,马上就到了。

但是正当李密以为胜券在握,准备等宇文化及因为缺粮,士兵哗变,再一劳永逸的时候,宇文化及忽然像疯了一样,率领所有部队,找李密拼命,瓦岗仓促应战。

战争打的很惨烈,李密差点被抓,最后大家打了个平手,双方鸣金收兵,李密回了大本营金墉城,宇文化及的部队,彻底解散,一部分投降了瓦岗,一部分散落乡村,只剩下两万士兵,逃到了魏县。

回到金墉城之后,李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久都没有出来,和宇文化及的战役,最后失利,只有一个解释,这是李密不愿相信、也极力避免的一个解释:有内奸。

杀死翟让和盲目扩张的弊端,终于在李密还没有充分准备的时候,提前爆发了。

然而上天并没有给李密纠正错误的机会,回到金墉城不久,王世充带领洛阳精锐骑兵东出,进驻偃师,摆出进攻态势。

面对王世充的挑衅,李密是不想打的,他的亲*,一手带大的精锐部队,蒲山公营,已经在童山之战中消耗完了,没有了蒲山公营,李密也没了以往的锐气。

但是李密不想打,王世充可不答应,他已经联系了瓦岗中的内奸,里应外合,在邙山脚下,打败了斗志全无的李密军团,曾经席卷全国、横扫八方的瓦岗军,瓦解了。

战后,在李密身边的,只有曾经的学生王伯当等人,从顶点摔下来,李密心灰意冷,他不想去找徐世绩,虽然徐世绩还控制着黎阳,控制着黎阳粮仓,但是杀死翟让、打伤徐世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高傲如李密,怎会愿意忍受手下藐视的目光。

最后,李密决定,去长安,投降李密,一代豪雄,蒲山公李密,随着瓦岗的解散,在河南熊耳山,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被盛彦师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