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臣严嵩的一世骂名到底是因何而来的?
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他的举荐下才平步青云,之后还被调入了京城任职,见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进入了内阁。不过等到严嵩官居高位,他就开始忘恩负义,各种诬陷谋害夏言,怂恿世宗将他罢官,最后踩着他的尸体更上一层,当上了内阁首辅。
除了巴结夏言,严嵩更会讨好的其实是皇帝。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炼丹等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严嵩就投其所好,不遗余力地为皇帝建造斋醮修炼用的宫殿,花费大量精力来撰写皇帝喜欢的青词,因此他也被称为“青词宰相”。就是因为他懂得朕心善于讨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边保持恩宠如此之久。严嵩自己权倾朝野,他的儿子和党羽也是为虎作伥,横行霸道。他们不断结党营私,通过贪污、卖官等各种方式敛财,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曾经夸下海口说,朝廷还没他有钱。
最后,把持朝政二十年的严嵩却突然失去圣宠,又是罢官又抄家,而原因只是一个道士给皇帝做的一次扶乩,说的一句话而已。严嵩从小勤奋好学,为官后也一直笔耕不辍,所以他也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严嵩的书法不仅在当时明朝堪称一绝,即使是放在中国整个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书法大家。与他相似的,历史上还有蔡京、秦桧这两位,这表明传统“字如其人”的说法并不一定。
严嵩官居高位又有一手好书法,自然各地都有不少他的墨宝。但是因为后世对他的定性是奸臣,拥有他墨宝的主人可能害怕走漏风声从而大难临头,所以严嵩的书法作品大多已经失踪,流传至今的不多。其中,主要可以分为榜书、碑文、印文、卷轴四个大类。
榜文就是指宫殿大门的匾额上的书法作品,这一类数量不多但应该是严嵩书法作品中最为出名的。其中以在北京的最多,比如“至公堂”、“孔绥皇祚”、“太极先林”、“六必居”等。此外,各地也有不少,比如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孔庙的“圣府”。碑文据说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杭州西湖岳飞墓旁的“满江红”一词。印文就是严嵩自己的印章。卷轴,据说是严嵩生前最多的书法作品,但因为容易毁坏保留下来的反而最少,主要是他的“千字文”。
除了自己喜欢书法,严嵩也很喜欢名家的墨宝。据说他的家中书画作品无数,最后抄家时搜出了许多珍贵的名人字画。此外,史书记载了他为了抢夺《清明上河图》而杀害原主人的故事。严嵩被《明史》列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后世流传的故事、改编的戏剧和电影里,他也一直是以奸臣的形象示人。但其实,严嵩有不少评价是错误的,而且也有许多优点。那么严嵩如此恶劣遗臭万年的名声是怎么得来的呢?
首先,来自他权力斗争的对手。严嵩专权二十年,铲除了不少异己,也树立了许多政敌,比如徐阶。徐阶不仅是严嵩倒台的幕后推手,据说也是让他儿子严世蕃罪名成立而被斩首的策划者。而他想要斗倒严嵩,谋取更大的权力,就必须泼脏水。所以他们对严嵩的指责和批评,往往是有夸张和诬陷的地方。
其次,来自文人的指责和辱骂。文人需要赢得名声谋取官位,除了自己写出一首好诗、好文章之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批评恶人来树立自己正义的形象,而严嵩是一个不错的对象。儿子啊众多骂严嵩的文人里,骂得最凶的是王世贞,他为严嵩写的传记里对他极尽指责,此外据说以严嵩儿子严世蕃为原型的小说《金瓶梅》也是出自他手。
然后,来自清朝朝廷的贬低。清朝刚建立,汉族对满族统治的反感还很深。清廷为了使汉族文人士大夫服从统治,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另一方面就是寻求与他们的相似处。为了减轻抵触,清廷就拿明朝来说事,把严嵩定性为奸臣加以贬责。最后,来自百姓的不知情。严嵩的故事和小说在民间各种流传,然后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舞台,不明2真相的百姓听着故事看着戏剧,里面严嵩奸臣形象也慢慢就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