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经历过哪些事?爱因斯坦成功的方法
爱因斯坦是上个世纪人类最出名的科学家,也是每个国家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天才,在1999年的秋天,美国最著名的一个杂志《时代周刊》还把爱因斯坦评为世纪伟人,但是作为这样一个受人尊敬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经历可以用坎坷来形容,他的成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遭遇了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爱因斯坦刚开始学习的是宗教教育,他接受了完整的受戒仪式,然后在德国一个普通的高级中学完成了初步的教育。后来又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的引导下,简单读了通俗科学读物和一些哲学著作,这对爱因斯坦的世界观的形成影响非常大。爱因斯坦的经历就是从这时候正式开始的。但是就事业方面来说,爱因斯坦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在12岁时自学欧几里得几何理论,但他刚开始学习就怀疑欧几里得的假定,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后来他又读康德的著作,又开始对康德的理论产生怀疑。不过当时爱因斯坦因为年幼,也没有太多自然科学知识储备,所以怀疑只停留在初步阶段。爱因斯坦的经历在他获得中学毕业证书之后达到了高潮,在他20岁那年正式成为了一名瑞士公民,然后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正式毕业,在那里他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帮助,也完成了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初步了解,正是有了这段时间的知识储备,他以后写起论文来才是那么得心应手。
爱因斯坦的成功方法其实很简单,概括起来就两个字,怀疑,爱因斯坦在12岁时就读了一些通俗科学和哲学书籍。同时也自学了欧几里得的几何理论,但是刚开始学习他就敢对欧几里得怀疑产生假定,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但正是由于这个假定才让爱因斯坦有了今日的成就。他除了怀疑欧几里得的假定之外,还怀疑康德的理论,爱因斯坦是13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康德的,他刚开始读康德的著作时就怀疑康德的一些理论。但当时的康德已经是欧洲鼎鼎大名的哲学家,他敢怀疑康德,说明爱因斯坦确实是一个有思想的小孩儿。果不其然,爱因斯坦在他成年之后有了系统的世界观,开始进行哲学方面的探索。所以爱因斯坦的成功方法就是怀疑这么简单。
爱因斯坦的成功方法应该给后人很大的启示,很多孩子在学习时都盲目跟从,却没有自己的思考,爱因斯坦不管是学什么东西都会首先怀疑别人的定论,这不是一种不尊敬反而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表现,正因为爱因斯坦经过自己的思考才慎重得出这些结论。爱因斯坦的成功方法在网上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其实怀疑就是爱因斯坦一生的灵魂,也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可以翻看一下爱因斯坦之后的著作,不管是《相对论》还是时间倒流理论,爱因斯坦一直都在怀疑别人的学说,并从这些怀疑中汲取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
要回答爱因斯坦发明了什么确实有点困难,因为爱因斯坦是一个理论家,他基本上是发现某种问题,自己在脑海中演绎一下,再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实验,最终得到结果,他更多的是去思考并提出理论,很少参与到发明创造中。不过还是可以找到爱因斯坦发明了什么的,那就是一种冰箱。当时的传统冰箱有可能致人中毒,在发生一起制冷剂中毒事件后,爱因斯坦与自己的朋友一起,发明了一种吸收式冰箱,这种冰箱很环保,虽然在当时很快被淘汰,但是压缩式冰箱对大气层的破坏又使他们发明的冰箱重新受到人们关注。
关于爱因斯坦发明了什么,其实更多应该是他的研究帮助人们发明了什么。由于爱因斯坦对时空、光电的全新解释,极大得丰富了人们的眼光,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在他的理论的指导下,烟雾报警器、电脑显示屏、太阳能电池、数码相机等,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起到极大作用的东西,都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发明出来的。毫不夸张的说,他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多个角落,没有他,人类文明的发展肯定会受到影响。虽然爱因斯坦发明了什么确实找不到几个,但是他所作出的贡献足以弥补他在发明创造上的不足,后人的发明都是因为有了他的理论基础。一个科学家有这样的成果,其实已经足够了。
直到现在,人们对爱因斯坦的评价仍旧*,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追念这位天才,人们普遍认为爱因斯坦为人们的自然观带来了一丝光明,所以对爱因斯坦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事业方面,但是爱因斯坦的内心似乎从来也没有人走进过。很多年之后,人们对爱因斯坦的评价已经非常公正。他们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也尽自己的毕生所能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因为爱因斯坦林逝世之前把自己全部的研究心血都烧了,一些至亲好友说爱因斯坦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战争,为了避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他的研究数据拿去制造武器。其实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欧洲的科学家对爱因斯坦的评价也非常正面,他们都认为爱因斯坦已经做了前人所不能做的工作,虽然爱因斯坦晚年有些小小的失误,但是总的来说他对全人类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他创造了三大定律,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改变了之后的科技。
也有人对爱因斯坦的评价集中在他的性格方面,很多专家认为他是一个低调内敛的人,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在他的遗嘱中,他嘱咐世人不要把他当成神来崇拜,也不要把他生前的旧居辟成博物馆来供后人瞻仰,看起来这位科学巨匠并不希望他死后受到太多人打扰,也不希望他的逝世对人们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