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男子为何留辫子?满清留辫子的政治作用

清朝之前,汉族男子是不留辫子的。剃发留辫原本是满族人的风俗。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沈后,即大规模的强迫汉人剃发留辫。1644年,清兵入关,在攻占北京,尤其是在攻占南京之后,厉行剃发令,“叫官民尽皆剃头”,违令者“杀无赦”。

当时不仅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令,而且还有“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之令。

因为中国古代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所以,剃法留辫实质违背了汉族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感情,于是,在清朝初期有许多人宁愿掉了脑袋也不愿理发,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等民族悲剧。

清朝统一中国之后,剃发留辫凭借政权的力量由满族的风俗变成了满汉民族共同的风气。从此,中国男人在脑后就多了一条长长的发辫。

满清留辫的政治作用

清朝的辫子原本是满人习俗。汉人以及其它民族是不留辫子的,尤其是在明朝灭亡之前,留着辫子的满人被认为是蛮夷。

明朝被满人灭亡之后,为了从心理上压制汉人的反抗,清朝皇帝强制推行了剃发令。不从者“斩”。所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首先我们都知道剃头、编辫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强行推行的政策。“自令布告之后, 京城内外, 直隶各省, 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借发, 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这便是我们熟知的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关于剃头、编辫一事不但百姓不剃会被砍头,就是清朝官员如果敢就此事进行上表妄议,也是杀无赦。

剃头、编辫代表了满人对汉人的征服,因此这一陋习在满清200年间,一直遭到了汉人不同程度的反抗,更是以无数汉人的人头落地而高压执行的。同时有了辫子以后,在砍头时也方便很多,拉着辫子一拽,待决的人犯就只能乖乖的引颈受砍。

砍过之后,提着辫子清朝要求编辫的另一个用处鲁迅先生其实看得很清楚。“官府捉人的时候可以拉着,省得绳索,要是被捉的人多呢,只要捏住辫梢头,一个人就可以牵一大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