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敢打匈奴为何刘秀却不敢?

刘秀是历史上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但是他的名气远不如高祖刘邦以及汉武帝刘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秀统一全国后没有远征匈奴,进一步开疆拓土。现代很多史学家也因此批评刘秀软弱,对当时的北匈奴过度忍让。那么光武大帝为什么不远征匈奴呢?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公元36年消灭川蜀统一全国,之后集中精力治理国家。

按常理推断,刘秀统治后期有一定条件出兵塞北,他手下一些将领也纷纷请战。

公元41年,大将军臧宫和马武一起上书刘秀:“匈奴人贪利,没有礼节信义,困窘时向人低头,安定时纵兵抢掠。现在匈奴境内瘟疫流行,战斗力下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请皇帝派人开赴边疆,联合乌桓等少数民族,一起讨伐匈奴。这样用不了几年,匈奴就能被消灭。”

臧宫和马武都是能征惯战的大将,他们提出的“趁虚进军”确实很有道理。

当时的东汉王朝经过十几年的治理,有一定实力去讨伐匈奴了。

何况在公元39年,辽东边境的乌桓已经归顺东汉,东北地区已少了一个劲敌;南匈奴更识时务,在乌桓归顺不久,也派遣使者向东汉王朝称臣。

然而这个时候的刘秀却没有同意手下将领的请战书。

刘秀下诏书回答臧宫和马武:“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着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从上述文字里,我们能够分析出刘秀三点不愿出兵远征的原因。

刘秀说他自己要做有德之君,推广德政。

他现在不愿趁人之危,更不愿劳民伤财,否则即使成功了日后也会失败。现在兴师动众地出兵,即使匈奴一时害怕了,但不一定是真心归顺。

想当初汉武帝时,卫青七战七胜,霍去病封狼居胥,打得匈奴满地找牙,但是100多年以后呢,匈奴依然纵横塞外。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