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晁盖和宋江谁更懂得临阵打仗?
梁山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自宋江上山后,带兵出征打仗的总是“二哥”宋江,作为大哥的晁盖,每一次都是在家里守摊摊。宋江攻打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中间虽说有一些波折,但总的来说都取得了胜利,实现了战前的目的。而晁盖自从宋江上山后,几乎是没有仗可打。听说曾头市要与山寨做对头,晁盖一心要拔掉这颗钉子,因此上,他不顾众将阻拦,一定要亲自带队出征。不曾想,晁盖这一去先是中计,紧接着中箭身亡!一代英雄,就这样巨星陨落,饮恨沙场。这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晁盖只有一身蛮力气,而真正的带兵打仗不行,而梁山上真正能够带兵打仗的,还得要看宋江。实情果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们把两人的情况仔细分析比较一下,也许还另有说道。
晁盖武艺高强,打仗勇敢,懂得仗该怎样打
晁盖打劫生辰纲事发,虽然有宋江给他报信,但由于要带着家中财物,打发不愿意跟随外逃的庄客,还是被朱仝、雷横堵在了庄园里。虽然说,朱仝在有意放晁盖走,但晁盖还是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武艺胆识。朱仝说“我须知晁盖好生了得;……倘或一齐杀出来,又有庄客协助,如何抵敌他?”。当朱仝、雷横把庄园包围以后,晁盖杀了出来,晁盖挺着朴刀,大声喊道:“当吾者死!避吾者生!”朱仝看到晁盖,说:“保正休走!朱仝在这儿等你多时。”晁盖根本不管这些,和公孙胜一起,仍然“舍命只顾杀出来”。从朱仝来说,既然叫的是保正,当然有意让晁盖明白这是在放他走,但晁盖惶急之中根本没有理会这些,仍然是奋勇向前,杀开一条血路。应该说,朱仝也是武艺高强之人,但晁盖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一心只想杀开一条血路走向梁山。这等英勇,不是宋江可以相比。
晁盖来到石碣村三阮家里,正在商议着投奔梁山泊,何涛带着官军也来到了石碣村。面对这种形势,晁盖丝毫没有惊慌,也没有选择快走,而是起身喊道:“这厮们赶来,我等休走!”他的选择是迎敌。即便是这种小阵仗,晁盖也有些合理的部署。他两次把吴用这个临阵功夫稍差一些的人安排先走,安排功夫不错的刘唐保护老小和财产,他自己带人断后。应该说,这种安排非常得当,既表现了晁盖的仗义豪情,也说明了仗就应该这样打。
宋江落难江州,晁盖带人到江州劫法场,得手后,一众人来到白龙庙。这时候,有人前来报告,江州军马已经“遮天蔽日”的赶了出来。要知道,这江州可是有着“五七千人马”!面对如此众寡悬殊的局面,晁盖大喊一声:“一不做,二不休,众好汉相助着晁某,直杀尽江州军马,方才回梁山泊去。”而晁盖能够调动的人马只有一百四五十人。这是真正的以命相搏,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也反映了晁盖临阵功夫一流,不枉托塔天王之名。杀退了官军,宋江又提出来攻打无为军,晁盖说:“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的?”这句话表达了两个信息,一是劫法场这种事情是偷袭行为,二是偷袭只能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行。这说明,晁盖不仅会打仗,还懂得基本军事理论。
宋江开始并不懂得如何打仗,而是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
宋江是郓城县里的押司,主项是“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项是“爱惜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实际上,宋江学使枪棒,只不过是为了结交天下好汉,其他并没有多少展现。虽说是给孔家兄弟当过几天师傅,可是孔家兄弟那武艺实在不敢恭维,也无法衡量出宋江的本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有过两次打仗经历,一次是打清风寨,另一次是打无为军。打清风寨,是花荣定计和秦明交战,宋江只是说:“好计!正是如此行。”也不过是帮助下决心而已。攻打无为军却有点儿蛮干,尽管取得了胜利,总感觉有点了冒险,取胜也属侥幸。正式展现宋江的才能是攻打祝家庄。宋江攻打祝家庄,一个远近有名的梁山,带领着那么多的人马,宋江攻打了三次才打得下来,说明那时候的宋江还有点儿“毛嫩”。不说别的,就看看开始有那么多的将领被俘,死伤了那么多的兵士,这代价实在有点儿太大。不过宋江仍然取得了祝家庄战役的胜利,每一次攻打失利,宋江都在总结失利的原因,最后一次虽然是在吴用的计谋之下,也使宋江懂得了仗该怎样打。在以后的战争当中,宋江表现的不再那么急躁,好像上来就要把人一口吞了似的。
呼延灼打梁山泊试出了两人的真本事
晁盖和宋江直接的对比在呼延灼攻打梁山泊那会儿。自从打了祝家庄,晁盖已经没有多少话语权,梁山上的军事问题已经是由宋江来处理。呼延灼连环甲马打败了宋江,宋江已经是“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可是呼延灼偏偏又请来了一个“轰天雷”凌振!宋江已经“无计可施”,这时候更是“心中展转忧闷”。可是晁盖却不是这样的表现。吴用说:“若得一人,诱引凌振到水边,先捉了此人,方可商议破敌之法。”晁盖马上就说:“可着李俊、张横、张顺、三阮,六人棹船如此行事,岸上朱仝、雷横如此接应。”一出手就把凌振捉拿而来。这反映了晁盖心理素质要比宋江过硬,也说明这时候的晁盖在指挥打仗方面要胜于宋江。
晁盖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不能带兵打仗的感觉
晁盖长于拼杀,这一点根本不是宋江可比。但这个人短于计谋,好像打仗就是对阵厮杀一种办法。晁盖战略保守,除了救宋江去了一趟江州,几乎就没有走出梁山泊。像逃亡上梁山,捉黄安、擒凌振这种阵仗,都属于防守型的战斗,多数时候看的都是厮杀功夫,只要对方不用计,拼的就是刀枪功夫。晁盖功夫过硬,也使他过于相信拼杀能力,因而始终把自己当做一员武将,总是处于冲锋陷阵的位置。晁盖为什么中箭身亡?从对方来说,事先让他中计;从己方来说,他所处的位置不对。随着梁山不断地发展,梁山在外界的形象地位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祝家庄、曾头市这种容易被“山头”抢掠的村寨必然要和他们为敌,芒砀山等山头也面临着兼并和被吞并的选择。晁盖不知道已经变化了的情况,还是和以前一样看待问题,这样说出来的话很难让兄弟们“心服”,这也让宋江有机会能够代替他出征,从而逐步架空代替他。比如在攻打祝家庄的问题上,晁盖说的是杀了杨雄,然后点起大军下山扫平祝家庄,只为了保住梁山名声。而宋江说了四条理由,除了肯定晁盖的不折锐气不受辱,还强调了获取粮食、招人入伙,所以,这样的话更能被弟兄们所接受。
宋江攻打祝家庄和晁盖攻打曾头市有相似之处,都是主将亲自投入战斗,都是情况不甚明了,都是初战不利。不同的是宋江处在中军主将位置,前后左右的军队对他形成了一道屏障,而晁盖充当了先锋角色,直接成了敌方箭簇的靶子。所以宋江虽败却伤不及身,晁盖一败则中箭丧命。晁盖的军事才能,开始要比宋江高出很多,但他始终没有什么长进,还是初上梁山时那点儿本事。比如说调兵遣将,曾头市要比祝家庄还要*,前面已经有宋江的现成事例,他为什么不带着吴用前去?反观宋江,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军事才能提高很快。如攻打祝家庄,宋江打了三次,每次都是一个进步,最后一次吴用来了,说出来一个计策,宋江马上采用,这就是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晁盖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更没有想方设法去补齐这个短板。
看晁盖和宋江两人,多少有点儿像项羽和刘邦。项羽能打硬仗,面对秦朝强敌,他那种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无人能比。可是当面对诸侯纷争的错综复杂局面,他那种拼杀功夫虽然仍表现的力能拔山,却总显得有点儿单一。即便是他仍然是逢战必胜,其军事才能却没有见多大的长进。刘邦则不然,开始并不会打仗,攻打一个已经准备背叛朝廷的沛县都那么费劲。即便这样,这个沛县也是刘邦看着人家打下来的。可是到了楚汉相争的时候,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刘邦面对项羽虽然在具体阵仗上还是屡战屡败,但天下大局却是由刘邦掌控。如此看来,初创时期的梁山不需要王伦,却需要会打仗的晁盖。等到梁山泊规模扩大了以后,像宋江这样长于指挥的首领,就更有了他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