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胶东国相张敞 “张敞画眉”成为千古佳话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名臣张敞显然是个异类。他有骨头,不畏权贵,敢于上书直言 ;有胸怀,主动请缨,到危险的地方去;有手腕,以匪治匪,安一方太平;有风流,不畏流言,按自己的想法生活。他能够名垂史册,《汉书》都有专门的列传记载;也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成为戏曲小说中的典型符号。
“张敞曾任胶东国相,而胶东国是西汉封国,都城在即墨故城,也就是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
张敞监视被废的皇帝刘贺
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他也是个官二代。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他的祖父张孺做过上谷太守,后来调到茂陵任职。他的父亲张福在汉武帝时期,曾任光禄大夫。
一开始,张敞就凭乡官的身份,候补为太守卒史(较高的属吏),后来又因廉洁奉公被推选为甘泉仓长(官名),逐渐升迁成为太仆丞。太仆是执掌官府畜牧业的官员,担任这一职位的是杜延年,张敞是他的副手。
当时,正值汉昭帝驾崩,又没有儿子,于是昌邑王刘贺被拥立为新的皇帝。可是,这个刘贺很不靠谱,荒淫无度。张敞上书规劝刘贺:“还没表彰那些拥立您即位的大臣,就先急着提拔您在昌邑时的亲信小人,这是过失之中的大过。”
对新登基的皇帝说这样的话,显然是需要勇气的,搞不好会有贬官甚至杀头的危险。不过,就在张敞上书十几天后,刘贺就被废了。据《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记载:这个刘贺也真是个奇葩,他“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也就是说,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平均一天40件,也真够惊人。
新立的皇帝名叫刘询,这就是汉宣帝。张敞也因直谏而扬名,被汉宣帝提拔当了豫州刺史。而后,张敞又多次上书,进献忠言,汉宣帝于是征召他为太中大夫,参与处理尚书事。从出道至此,张敞因敢说话而获得重用。但官场绝不是光有正义感,就能立得住的。接下来,张敞就因为秉公办事,刚直不阿,而得罪了当时的大将军霍光。这位霍光可是当时说一不二的权臣,就连前一个皇帝刘贺都是被他主持废掉的。虽然后人对霍光的评价是功大于过的,但所有的权臣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容不下不肯依附自己的人。于是霍光就让张敞主持节俭军费的差事,让他远离*权力部门,接着又调他出京,去担任函谷关都尉。
当时,汉宣帝虽然已经是皇帝,但他还是有个心病。当时被废掉的刘贺还在原来的昌邑国,汉宣帝担心他还不死心,进而威胁自己的帝位,于是就派张敞担任山阳太守,暗中监视刘贺。山阳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郡,和昌邑国管辖地点基本一致,都在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一带。
据《汉书·昌邑哀王刘髆(bó)传》记载,张敞随时留心 ,常派手下监视刘贺的动向,有时也会亲自前往。《资治通鉴·汉纪十七》中称,他向汉宣帝这样描述刘贺的形象:他穿青黑色衣服,小眼,鼻子又塌又尖,眉毛胡子都很少,身体很高,却有毛病,行动不便。张敞曾用话来试探他,说:“此地枭鸟甚多。”枭鸟也就是夜猫子,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这个地方不太平”,假如刘贺真有异心,可能就会紧张或者恼怒。可人家刘贺随口说:“ 我以前到长安,听不到枭声,今回到此地,又常听见枭声了。”张敞见他回答得很自然,就不再问了。不过,张敞还是将刘贺的妻妾子女,按籍点验。轮到刘贺的女儿持辔时,刘贺忽然跪下,张敞赶紧扶他起来,问为何如此?刘贺答道:“持辔生母,就是严延年的女儿。”严延年是个忠臣,曾因弹劾霍光而获罪,霍光死后,汉宣帝重新启用他。而且,此前,张敞还当过严延年的手下。刘贺这么说,是怕张敞将自己抄家,子女充作奴隶,希望他能高抬贵手,放自己一马。
而张敞经过多方考察,发现刘贺被废之后沉迷酒色,根本没心思也没能力*,便据实奏闻汉宣帝,这也让汉宣帝放下心来。
自告奋勇来胶东国抓贼
既然刘贺不足为患,张敞就感觉自己待在山阳有点过于闲适了。据《汉书·张敞传》记载,后来,勃海、胶东一带盗贼横行,张敞主动上书请求去治理那里。他说:“臣听说忠孝之道,辞官回家就尽心侍奉父母,到朝廷做官就尽力效忠国君。现在陛下全神贯注在太平中,精心操劳政事,昼夜勤勉不倦,群臣也应当各自尽力献身。如今,山阳郡有93000户人家,50万以上人口,到现在为止,没捕到的盗贼只剩下77人,其他政事方面差不多也是如此。我张敞虽然愚笨,才能低下,但也不想长久地处于闲郡,光顾自身安逸快乐而忘了国家大事。我听说胶东、勃海一带,粮食收成不好,盗贼并起,以至于攻打官府,劫取囚徒,非常混乱。官吏们没有法度,为非作歹的人根本禁止不了。所以,我希望皇上能下诏书让我到这个地方,尽全力去锄强扶弱,把那里的烂摊子收拾好。”
汉宣帝一看张敞的上奏,非常高兴,于是召见张敞,封他为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胶东国是西汉时期的封国,都城即墨(指即墨故城),也就是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
张敞辞别汉宣帝,到胶东国上任。按照平度市原文化馆副馆长、文史专家陈传瑜先生的说法,胶东国只是一个封国,国王没有太多实权。最初,汉高祖刘邦设立封国制度时,是给了这些国家实权的,但后来经过“七国之乱”后,朝廷鉴于各封国国王掌握军政大权容易发生*,就把大权收回,由朝廷派去的国相掌握,国王只享受封国的贡赋,其他什么事也管不着。这样一来,国相就变成了封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张敞来之前就做好了准备 。他先向汉宣帝建议,治理盗贼横行的地区,必须赏罚严明,捕盗有功的官吏,应该破格提拔,和京城附近的三辅地区享受同等待遇,汉宣帝表示同意。张敞到胶东国上任后,捕盗的方法很简单,他明确标出赏格(赏钱),悬赏有名的强盗头目。而且,鼓励强盗自相残杀,从此以后,盗贼瓦解,并且只要能斩杀强盗头目,拿首级来献,不仅可以免自己的罪,还会受赏。官吏们捕盗有功,张敞一律上报朝廷,破格提拔为县令,先后提拔了几十人。从此以后,官吏百姓生活安定,胶东于是渐渐安定下来。
当时,胶东王太后,也就是胶东顷王刘音的母亲,多次出胶东王宫进行游猎。张敞知道这件事之后,就给她写了一份奏章,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教导她做贵族妇女的规矩。胶东王太后知道张敞不好惹,见到奏章后,就再也没有出宫田猎。
在胶东国这些年,张敞声名远播,政绩斐然,是汉代最出名的胶东国相。
当上京兆尹,继续抓贼
在张敞整治胶东的时候,西汉的京城却开始乱了,盗贼出没。京城中盗贼成百上千,各有帮派,市民对情况比较了解,但害怕报复,只能任其横行。
汉宣帝调了当时论政绩排行全国第一的颍川太守黄霸前来当京兆尹(古代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西汉京城是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京兆尹则相当今西安市市长)。黄霸治理数月,不见成效,又被罢归颍川。危急关头,汉宣帝想到了张敞,将他调来京城,当京兆尹。
张敞到任之后,深入长安街巷,细心察访,收集证据。得知那些强盗头目,都住在深宅大院里,出门时还有童奴侍候,俨然谦谦君子和敦厚老者。张敞查清以后,将其召来责问,说:“你们只要协助官府捉拿众贼,立功自赎,非但既往不咎,而且还可以在当官。”这些强盗头目又惊又喜,纷纷表示愿意立功赎罪。
强盗头目回家之后,设宴欢庆,遍邀同伙喝酒。那些盗贼不知是计,一齐赶去赴宴祝贺,喝得酩酊大醉。于是,强盗头目按照张敞事先定好的计谋,悄悄在每个盗贼身后的衣服上都抹上了褚红色,以便让守候在门外的衙役们辨认。盗贼们喝完酒一出门,就被衙役们抓住,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数百人。从此之后,长安城内社会秩序焕然一新,盗贼们销声匿迹了。
关于张敞抓盗贼,《汉书·张敞传》对他的评价是:张敞为人敏捷,赏罚分明,见恶就抓,常常越法纵舍,有过火行为。张敞本来是研究《春秋》的,他的执政时时有一些儒雅之气,往往多表彰贤者,注重怀柔,而非单纯用刑罚和杀戮。当时,京兆尹主管的是京城重地,人口众多,高官也多。这个官其实很难当,以往的那些京兆尹常常干不了多久,就因为得罪人多,遭人诽谤,而被问罪或者罢官。
张敞很受汉宣帝的赏识,朝廷中每每议论大事,张敞常常旁征博引,处理起公务来,也能让公卿们心服口服,因此汉宣帝经常听他的建议。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对张敞都没有意见,很快就有人出来攻击他,而他又是怎样化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