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同性恋的5种称呼由来及相关的历史典故
同性恋现象在我国出现得很早。男娼,出卖肉身,作为同性恋者或者女性的玩偶,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就有,只是由于封建社会历史太过悠长,夫权又根深蒂固,对男娼现象史翰不彰,其辞闪烁,稗海难寻,是比较隐晦的。
史书上记载把这种男娼称为男宠、男色、顽童、娈童等。明清时,在福建、广东、北平等地,同性恋的蔚然成风,女有“闺中腻友”,男有“契哥契弟”。
福建人的同性恋亲密关系,应该是全世界的同性恋的楷模,他们在肉体上相通,在精神上追求忠贞不渝,在经济上甚至连契弟“后日生计及娶妻诸费”都要承担起来。沈德符分析:福建近海,明代海盗出入如麻,船上忌讳有妇人同船,所以同性恋由此产生。这个说法在现在看来有点而牵强,就是发生同性性行为,也是境遇性的同性性行为!
男娼:兔儿爷、龙阳、断袖、分桃、抱背之欢五种称呼说法的来历及典故:1、兔儿爷:“兔”是指“相公”——也就是指娈童之类。专门有那么一拨儿男人,从事这种让人包的行业。按照上中下三教九流,相公就是下九流的行当——比妓女还不如。老北京管妓女叫“鸡”,管男妓叫“兔”。中国古代,男风盛行,尤其自清朝乾隆年间禁止嫖妓后,反倒更加鼓励大家嫖男妓。那时京剧中反串女性的优伶,常兼作色情生意,称相公或是称兔儿爷。由此延伸出来的骂人用语是兔崽子(指其后代)和兔羔子(指其配偶)。
2、龙阳:出自《战国策·魏策》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宠,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他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龙阳之癖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有一天龙阳君与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象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人的,即灭其族!“龙阳之癖”“龙阳之好”亦作“龙阳之兴”。
3、断袖:出自《汉书·董贤传》.董贤英俊潇洒,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选为太子舍人。哀帝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封他为董门郎,并封其父亲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驸马都尉侍中,这时董贤“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两人形影不离,同床共枕。有一次哀帝醒来,衣袖被董贤压住,他怕拉动袖子惊醒“爱人”,于是用刀子将其割断,可见其爱恋之深。
4、分桃:出自《韩非子·说难》.春秋时,卫国大夫弥子瑕受卫灵公宠爱.有天,弥子瑕在果园里陪灵公游玩。他从树上摘下一个桃来,咬了一口,觉得甘甜可口,非常好吃,就立刻把剩下的递给卫灵公吃。卫灵公夸奖他说:"弥子瑕对我太好了!自己认为是美味的东西省下来舍不得吃,而给我吃。"可是,等到后来灵公不再喜欢弥子瑕,给国君吃剩余桃子的事就都变成了他的罪行了,并因此受到惩处。
5、抱背之欢:出自《晏子春秋》.齐景公生的相貌很是美丽。有一次一个小官员一直轻佻的盯着他,当景公发现此人是因为他生得姣美才这么看时,十分恼怒,要杀这个小官员。于是晏子劝景公:拒绝别人的欲望,是“不道”的,憎恶别人的爱慕是“不祥”的,就算他真的意淫於主上,也是不至杀头的。景公听后,只说:有这样的事吗?那么在我洗澡的时候,让他来抱我的背好了!后世所谓“抱背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