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虞诩有何妙计定凉州?东汉名将虞诩怎么死的
在东汉名臣中,虞诩是一位以儒出仕,却在武功上颇有建树的一位儒将。
虞诩少年大才,据说在十二岁的时候,就精通《尚书》。此人不但学问出众,而且是个大孝子。当时虞诩少年丧父,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抚养祖母。当时家乡陈国的国相推荐虞诩出来当官,但虞诩却以祖母九十高龄,自己一定要为其养老送终为名,表示推辞。一直等到祖母寿终正寝,又服丧期满,虞诩才出来当官。
在汉代,出仕一般有两种途径,一个叫“举秀才”,就是你在文章方面有非常出色的才能,精通儒家学说。虞诩十二岁通《尚书》,可谓秀才;另一个途径是“举孝廉”,在孝顺父母长辈方面行为卓异,地方官员进行举荐,虞诩丧父之后主动赡养祖母,拒绝出仕,可谓孝顺。二十岁不到的虞诩,早早的享有大名,加上太尉征辟,虞诩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可是虞诩此人比较耿,第一次登台表演就得罪了领导。
在永初四年,凉州的羌人、胡人反叛,攻略州县。当时的大将军邓骘主持全国军务,觉得凉州连年*,砸了很多钱,可是效果不大,不如放弃。召集公卿议事的时候,大家没什么人反对。
本来事情也就这么决定下来了,何况多数人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放弃也好,保全也好,和自己又有什么利害呢?可当消息传到虞诩耳中,虞诩匆忙去早推荐自己的太尉李脩,向李脩陈诉利害,主张凉州绝对不可以放弃。他认为凉州地区是京畿地区的屏障,一旦放弃凉州,外敌将可以很轻易的进攻京畿,凉州绝对不可以放弃。
李脩身为朝廷太尉,如果在他的任期上做出放弃凉州的重大决策,万一事后翻案,罪责难逃。既然虞诩说得挺有道理,于是李脩就在朝廷决议时表示不能放弃,邓骘也无可奈何。
邓骘很生气,放弃凉州早就是他和众人商议好的事情,其中也牵涉到了很多的人事调动,可是李脩不同意,但就无法执行。邓骘就责令虞诩想出一个法子来治理凉州,如何才可以保证凉州平定之后不再反叛呢?
邓骘本以为虞诩不过是一介儒生,书生谈兵,空发大言而已,一旦虞诩无言以对,那邓骘就可以旧事重提,并且除去碍眼的李脩和虞诩了。
没想到虞诩不换不忙,说出来一条妙计,安定凉州。
虞诩说,现在凉州骚动不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百姓受到官府的骚扰,但是更主要的是当地一些豪强,部落的首领挟持百姓作乱。
确实,官员迫害百姓,百姓无法生存,大都是历代*的主要原因。但是百姓动乱很容易平定,毕竟人心散乱,各有不同。不过,一旦有地方豪强*加入,一些人有才干,有金钱,更有野心,把所谓的民心操控起来,那危害就大了。
于是,擒贼先擒王。要想平定凉州之乱,首先要把凉州地区的豪强搞定。但是武力征伐是不行的,动用军队,必然激起更大的变乱,朝廷消耗的也必然更多。剿不如抚。虞诩提出,不如征召凉州各郡县一些长官、豪强的子弟到各地当官,给他们一些领工资又没有实权的职务。对外,是告诉天下人,只要心向朝廷,就会受到褒奖;对内,是把他们作为人质,拘禁起来,用来预防他们的家人叛变。
李脩一听,大加赞赏。大将军邓骘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就只能同意了。
凉州的豪强听闻朝廷政策大喜过望,纷纷送上自己的子侄赴京任职,根本没想到这项优惠政策背后的真正含义,而凉州的动乱也很快的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