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扳倒皇后的妃子们:直接毒杀皇后的是谁

1、扳倒吴皇后的万贵妃——手段指数:★★★☆☆

吴皇后(?—1509),明宪宗朱见深第一任皇后,顺天人。

一朝选在君王侧

这位吴皇后,来头不小,有背景,当初竞选皇后的时候,朱见深的父亲最先定的是王氏,可是吴氏凭着自己家出身官宦,而且交际甚广,把王氏挤了下去,最终当上了皇后。

皇后的人选是朱祁镇亲自定的,那这位吴氏到底有什么神通,能够改变朱祁镇的决定呢?

这是因为她认识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牛玉。关于这个人我们不用介绍太多,只用说两点就够了:1、他是朱祁镇的亲信太监。2、朱祁镇临死前召见了两个人,一个是朱见深,另一个就是他。

无宠被废

宪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比宪宗年长19岁的万贵妃得到了宪宗皇帝的专宠,吴氏备受冷落,加之万贵妃恃宠而骄,吴氏就挑了万贵妃的一个错误,把万贵妃廷杖了。

万妃挨了打,回去就向朱见深告了状,在这场争斗中,吴皇后靠的是家世和身份,而万妃靠的是宠信,那么结果如何呢?

这下可不得了,万妃找到宪宗,哭闹不休。宪宗大怒,要去找皇后评理。万妃是个有心机之人,又故意拦住宪宗不让去闹,说道:“妾已年长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还请陛下命妾出宫,以免皇后生气,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宪宗又恨皇后又怜万妃,慢慢替万妃解开衣服,见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肤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从心头起,发誓道:“此等泼辣货,我若不把她废去,誓不为人!”

第二天一早,宪宗便去见两宫太后,说吴皇后举动轻佻,不守礼法,不堪居六宫之首,定要废去。钱太后不便说什么,周太后劝阻道: 册后才一月便要废去,岂不惹人笑话?”

自然是万妃赢了。朱见深听说万妃被打之后,皇帝很愤怒,当即下诏书说:“英宗先帝为朕几次选求贤淑的妻子,已经选好了王氏,暂时寄养在宫中等待与朕大婚,是太监牛玉矫诏把吴氏的资料又送到太后前再选择才确定吴氏。大婚以后,朕看吴氏举动轻佻,毫无一点礼仪的约束。根本没有德行做皇后,朕命令官员查询,才知道不是最初选立的皇后的人选。册立吴氏,原来就是不合法的行为,现在朕请命太后,把吴后废除,搬出坤宁宫。“除此之外,吴氏的父亲也被免官充军,而吴家的老朋友牛玉也被牵连在内,这位原来的司礼监竟然被发配去孝陵种菜,做了菜农。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那位曾挺身而出,平定*的孙镗也被免了职,原因竟然是据说他和牛玉有亲戚关系。

抚养孝宗,得以善终

明宪宗专宠万贵妃,而万贵妃所生长子夭折。所以所有怀孕的妃子或宫女都被万贵妃逼迫堕胎了。纪妃的孩子(明孝宗)在众人的隐瞒下活了下来,纪氏害怕皇子被害,偷偷养育,不敢声张,吴皇后也时常接济帮助。孝宗即位以后,念及吴皇后的恩典,下令吴皇后的穿着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应,把吴皇后的侄子任命为锦衣卫百户。吴皇后风雨一生,晚年也算是因为当年的善举得到善报。明孝宗无愧一个孝字,对待废后都能如此,何等不易。武宗正德四年,吴皇后去世了,太监刘瑾说烧了算了,按照去世宫人的例子一埋。大学士王鏊说,这是绝对不行的,上书武宗皇帝,武宗皇帝觉得吴皇后对孝宗有抚育之恩,但是被祖父宪宗废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王鏊的建议,用妃子的葬礼制度,安葬在北京金山。吴皇后其实肯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因为看不过万贵妃专宠,逞一时之快,不顾后果廷杖万贵妃,虽然出了气,但是付出了一生命运转换的代价。

后来明孝宗生在西宫,孝穆皇后害怕皇子被害,偷偷养育,不敢声张,吴皇后也时常接济帮助(看得出来也是生性善良的人,可惜因为一时争强好胜,造成一生的悲剧。)孝宗即位以后,念及吴皇后的恩典,下令吴皇后的穿着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应,把吴皇后的侄子任命为锦衣卫百户,(国家安全局的处长吧)。吴皇后风雨一生,晚年也算是因为当年的善举得到善报。(明孝宗无愧一个孝字,对待废后都能如此,何等不易)武宗正德四年,吴皇后去世了,太监刘瑾说烧了算了,按照去世宫人的例子一埋。大学士王鏊说,这是绝对不行的,上书武宗皇帝,武宗皇帝觉得吴皇后对孝宗有抚育之恩,但是被祖父宪宗废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王鏊的建议,用妃子的葬礼制度,安葬在北京金山。

皇后其实肯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因为看不过万贵妃专宠,逞一时之快,不顾后果廷杖万贵妃,虽然出了气,但是付出了一生命运转换的代价,最后要不是大学士王鏊据理力争,吴皇后可能真的要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了。她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坟墓中的时候,是不是会为自己当年那轻率冲动的行为而后悔呢?

点评:万贵妃费尽心机将吴皇后费掉,没想到却让王氏白捡了个皇后,万贵妃的年龄比宪宗朱见深生母周太后还大一岁。很多人都很怀疑朱见深是否有严重的恋母情结……

2、扳倒王皇后的武昭仪(武则天,和王皇后一样都是山西人,按理说应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手段指数:★★★★★

点评:这个政治女强人近年来经常出现于电视荧幕之上,早就被扒烂了,所以就允许小编我少说点吧?曾经有电视剧将武则天演绎成小白兔一样的卖萌无辜女,后宫凶险要是武则天真是小白兔的话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骨头都成化石了吧?顶多就是扮猪吃老虎吧,要知道敢于掐死自己亲生女儿栽赃王皇后的人不是等闲之辈。至于最近的《武媚娘传奇》之类的秘史系列电视剧,估计武则天泉下有知也要气得活过来了吧!

3、扳倒于皇后的高贵嫔(高英,高句丽人,千万别被棒子看见了,不然又要说是他们家的了)

——手段指数:★★★★☆(直接毒杀皇后 真够牛!)

于皇后(488年-507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第一任皇后,原姓勿忸于氏。其父于劲为北魏开国名将于栗磾之孙、将军于烈之弟。母亲是刘氏(在她册立后被封章武郡君)。

因为当时还没有立皇后,于烈就暗中让左右心腹对皇帝吹风,说于氏如何的绝色。那些人说了一次元恪还不以为然,只是一笑置之。然而三番五次地在元恪的耳边提起于氏,元恪也很好奇到底这个女子有多美。更有几个舌头长的干脆劝元恪将于氏纳进宫里作嫔妃,他们说:“陛下现在身边的美女若和于氏相比就像泥沙比珍珠,都成木雕纸糊的了。”他们的三寸不烂舌吊起了元恪的胃口。他便下旨将于氏召进皇宫里册封为贵人。

等到见了于氏,元恪多少有些失望,因为于氏虽然长得美丽,但决称不上什么天姿国色,后宫里的美女比她美艳的随手都可以拢一大把。于氏时年十四岁。世上的女子分两类,一类是初次见面让人失魂落魄,称得上惊艳之美,但是时间长了越来越寡味;另一类是初次看见觉得相貌平平,但是特别耐端详、耐寻味,她的魅力是从里向外地刺穿你一生的岁月。于氏恰恰是后一类,所以她在宫中得到了元恪的宠爱。

后来元恪对那几个当初极力推荐于氏的大臣由衷而发地说:“你们真是有眼光!”那几个大臣腿肚子直哆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当初为了巴结讨好于烈昏了头,没有想一想假如皇帝不喜欢于氏的话他们岂不是欺君之罪。当元恪将于氏纳进宫里他们才越想越后怕。有几个胆小的就病倒了。再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元恪十分宠幸于氏,这才一颗石头落了地,纷纷奔走相贺。不久于氏被立为皇后,她性格静默宽容,对其他的嫔妃也不妒忌,在后宫里很有人缘,而且对元恪体贴入微。正始二年于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元昌。

从元恪即位以后,对尚书令高肇极为信任,将朝政大权委托他处理。所以北朝的政令几全出自高肇的手中。景明四年,高肇的侄女也被元恪纳入后宫封为贵嫔。高家是北朝最显赫的家族,高氏的伯母即高肇的妻子是宣武帝元恪的姑姑高平公主,表兄高猛娶了元恪的妹妹长乐公主。显赫的家世加上高氏美艳的姿色,这样的妃子元恪不能不看重。自从高氏入宫以后,元恪对待于皇后虽然还是十分宠幸,但不像以前那样专一了。高氏生下一个儿子,可是生下不久就夭折了,又生下一个女儿。她非常想要一个儿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自从生下女儿建德公主后再也没有生育。她知道女人娇媚的容颜只是一时,若没有儿子的话很可能宠遇衰竭。于是一腔的怒火发泄在于皇后的身上,高氏是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她恨不得将于皇后撕成碎片。

尚书令高肇也不满于皇后一家得势,千方百计要把高氏扶上皇后的宝座。于是高肇与高氏暗中合谋要毒死于皇后。此时的于皇后正沉浸在抚养幼子的喜悦中,根本没有料到自己的危险。正始四年的一天夜里,于皇后忽然得了暴疾去世。宫禁内外都知道是高氏下的毒,但是高氏的阴谋没有破绽,而且高肇左右了朝政,谁也不敢说出实情。元恪虽然隐约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但此时正宠爱高氏,也不想深入调查,只是将于皇后依礼埋葬在永泰陵,谥为顺皇后。

于后的儿子元昌只有二岁,因为是元恪的长子,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将来很可能会继承帝位。这是高氏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过了不到一年,趁元昌得病的时候高氏勾结侍御师王显不给好好治疗,不到两天元昌就病死了。元恪只有这一个儿子,幼子忽然夭逝,他的心里十分悲痛。高氏又假惺惺地在一边劝解,慢慢时过境迁,元恪将于皇后和幼子惨死的事渐渐抛到了脑后。于皇后的伯父于烈出镇在恒州,父亲于劲孤掌难鸣,也不敢说什么。

过了几个月高氏被册封为皇后,总算实现了她的夙愿。高肇恃势骄横,权倾中外,他随意修改先朝的制度,剥夺大臣的封秩,一时间怨声载道,朝野都为之侧目。高氏貌美心妒,其他的后宫嫔御都没有机会接近元恪。元恪已经是壮年,自从幼子被高氏谋害以后一直没有子嗣,心里十分焦虑。

点评:北魏前期是一个恐怖的杀母立子的王朝……野史记载高皇后为了防止儿子被立为太子,曾经杀死了自己一岁的儿子。北魏的后宫血案频发……至于牛B到直接毒杀皇后,历史上敢毒杀皇后的屈指可数啊~直接毒杀皇后够牛B!

4、扳倒高皇后的胡充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扳倒于皇后又被胡充华扳倒)

手段指数:★★★☆☆

胡氏,安定临泾(甘肃镇原)人,司徒胡国珍之女,母亲皇甫氏。胡氏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讲解佛理。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进入宫廷讲授。过了几年,她暗示左右的人称说胡氏的容貌德行,宣武帝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做承华世妇。当时的北魏政权,奉行“子贵母死”制度,儿子立为太子,母亲就要处死。而在宫廷之中,妃嫔们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仅胡氏常对夫人等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等

到胡氏怀上身孕,与她同列的妃嫔们还因旧例为她恐惧,劝她想办法打掉。胡氏拿定主意不动摇,半夜一个人发誓说:“但愿所怀的是男孩,按次序将成为长子,儿子生下我被处死,我也在所不辞。”公元510年(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宣光殿生下皇子元诩,被升为充华。在这之前,宣武帝频繁地夭折皇子,自认为年纪已大,特别加以谨慎照料。为元诩选乳母保姆,都选取良家善养男孩的妇女。在另外的宫室中抚养,胡氏和充华嫔都不能抚育看护。公元512年(延昌元年)十月十八日,元诩被立为皇太子,胡氏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她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嫔。

尊为太后

公元515年(延昌四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尊宣武帝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尊胡氏为皇太妃。不久胡氏,逼皇太后高氏到瑶光寺出家为尼,尊自己为皇太后。由于元诩年幼即位,所以由胡太后临朝听政,大臣还称她为殿下,下令处理事务。后来改令称为诏,群臣上奏疏称陛下,她自称为朕。胡太后因孝明帝幼小,不能亲自祭祀,想依照《周礼》中夫人与君主交相奉献的义理,代孝明帝进行祭礼,寻访过去的样板。门下省召集礼官、博士商议,认为不可以。而胡太后想用缯帛遮住自己,观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据东汉太后邓绥进献祭品的旧例赞同,胡太后大喜,于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公元528年,孝明帝去世,胡太后立孝明帝之女元姑娘为帝,对外谎称是皇子即位。几天后废黜元姑娘,立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元钊为帝,史称幼主。同年四月,胡太后及幼主被尔朱荣沉河而死。胡太后之妹将她收殓埋葬在寺庙。孝武帝时,才以皇后礼仪安葬胡太后,追加谥号为灵皇后。

5、扳倒冯皇后(冯清)的冯贵人(这家子*啊,这两个人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哪!都是文成帝后冯太后的侄女)

——手段指数:★☆☆☆☆

冯清,野史上记其名为冯嫒(或冯珊)是文成帝后冯太后的侄女。太和七年(483年),当时冯太后为元宏选妃,14岁的冯润与其妹一同入宫,被封为贵人。冯润聪明美丽,爱好汉族文化,与元宏兴趣相投,入宫后,很快就获得了元宏的喜爱。

三年后,冯润得了咯血症(大概就是现代所是的肺结核吧),于是冯太后遣她出宫,出家养病。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以后,元宏居丧三年,丧期满后,奉其遗诏,册立冯清为皇后。冯清是冯润异母的妹妹,有说是嫡出,不过有人考究冯清应属庶出。太和十八年(494年),元宏终于寻回了冯润,接入宫中,封为左昭仪(仅次于皇后的地位)。 冯润再次入宫,立刻获得元宏的专宠,但因妹妹已经立为皇后而不得封后。元宏深爱冯润(野史上记载大冯皇后妩媚迷人而且淫荡),冯润也不甘心屈居于妾位,姐妹关系恶化,元宏最终将冯清废掉(这个小冯皇后也真不真气,冯清不喜汉族文化,与元宏话不投机,元宏后来改革,冯清仍然拒说汉语、不穿汉衣,於是触怒元宏,废黜冯清的皇后之位,改立冯润为皇后)。

从此冯清去瑶光寺出家做尼姑。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元宏册立冯润为皇后。因为元宏连年南征——他的对手是南方的萧齐政权,而一向沉迷在性爱生活中的大冯皇后,哪里受得了无性的日子,这真好比鱼儿离开了水,不死才怪!天无绝人之路,她在寂寞难耐之中得到了一个宦官高菩萨。——高菩萨,既不是菩萨,也不是真正的宦官。冯润与中常侍双蒙等人私通,元宏妹彭城公主告发。元宏震惊病倒,冯润竟求神祈祷元宏早死。元宏抱病而回,处死了冯润的男宠们,但保留了冯润的皇后身份。

在南征途中,皇帝病危,于是他就对弟弟彭城王勰说:“皇后久背阴德,是自绝于天。如果不早解决了她,或恐重蹈汉末的覆辙。我死之后,就找一个宫殿,赐她死在那里,然后再按皇后礼仪安葬她,这样或可掩盖了冯家之大过。”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元宏病重身亡,遗诏送所有妃子回家再嫁,但要赐死皇后,和他同葬。 元宏弟弟北海王元详奉命前往冯润宫里,冯润犹不肯服毒。 与元详同去的白整强行灌其毒药,冯润死,年仅三十岁。追谥为幽皇后,和元宏合葬。

点评:扳倒了妹妹最后自己最后也不得善终,怪谁呢?这出狗血剧情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看的一部电影《妃子笑》,珠珠扳倒了跟她一起进宫的姐妹鸳鸯,也许是命运的捉弄,珠珠在封妃的第二天皇帝就咯血身亡,刚刚成为贵妃的珠珠即将成为君王的殉葬品,而鸳鸯因为被贬为下人逃过一劫。

6、扳倒王皇后的武惠妃(唐朝姓王的皇后没几个有好下场……武惠妃真是继承了她姑奶奶武则天彪悍的基因啊)

——手段指数:★★★★☆

能够一夜设计杀三子果然是很彪悍,不过既然有她姑奶奶连五星级都不能镇住的霸气要用太阳才能镇住的先例,勉强给个四星级吧。

古人常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其实这是对心理素质差的坏人而言的,若是碰上心理素质超强的坏人,即使每天做10件亏心事,也不会有鬼来拜访。比如西汉时期的昌邑王六贺,在位仅27天就干了1127件坏事,最后还是快快乐乐地自然死亡。所以,坏人也分专业和业余。譬如唐玄宗早年十分宠爱的武惠妃,就是个业余水准的坏人。没做亏心事前,她整天拿着自己的姑奶奶武则天的画像顶礼膜拜,发誓要干一番大事。但是当她真的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坏事时,却因为内心愧疚,每天都有几个“厉鬼”来家敲门,最后竟惊吓致死。

武惠妃大概是唐朝破坏力最大的红颜祸水,不过她做人很公平,在淹没李家之前,先把自己的武家淹了个底儿朝天。她的父亲叫武攸止,受封恒安王,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止看着这个漂亮的小女儿刚笑了两声,就突然被武MM克死。姑奶奶武则天看着她可怜,就接进宫里来抚养,不想武MM洪水凶猛,没几年就克得武周帝国凄然倒塌,连姑奶奶也一并凄凉地在上阳宫死去。失去靠山的武MM,从金枝玉叶一夜之间变成了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重新上台的唐中宗李显念在她只是个小女孩,留下一条性命,在宫里做了宫女。

在做宫女的几年间,大唐帝国先后经历了腥风血雨的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玄武门之变,武三思、唐中宗、韦皇后和太平公主等政坛牛人纷纷毙命,于是唯一的一位牛人李隆基最终成了这个国家的新主人,是为唐玄宗。在唐朝的皇帝里,李隆基的艺术气质是最高的,同时他对女人的嗅觉也是最灵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冰清玉洁的江采平都是他嗅到的*美女。武MM有着姣丽可人的容貌与流光溢彩的风情,最为人称道的是,她天生有种贵族气质,举手投足间有武则天的风范,气度逼人,这样好的美人怎么能逃过李隆基的鼻子。他先“幸”,再“纳”,后“封”,三不之间就把大美女变成了自己的宠妾。

刚刚消停了几年的武MM,一受宠就把后宫变得洪水滔天。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和王皇后都是宫里的老前辈,个个树大根深。但是,自从有了武MM,李隆基连这几个女人的大门都不进。有老公的辛勤耕耘,武MM连续几年大丰收,一连生下了4男3女,成为玄宗嫔妃中生育最多的人。由此可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她完全占据了玄宗的后宫生活。

武MM在“丰收”的同时,不但不把赵丽妃等嫔妃放在眼里,就是对“歉收”王皇后也颇有失礼怠慢之处。王皇后好面子,时常当面训诫武MM。武MM怀恨在心,便经常在枕边向玄宗哭诉,说皇后如何因妒忌生嫌,如何故意欺辱她。久而久之,李隆基对王皇后的印象越来越差,总想废掉她。然而,王皇后在宫中深得人心,无论是嫔妃,还是普通宫女,都与王皇后相处融洽。玄宗想罗织王皇后的过错,竟然找不到一个人说她的坏话。正在他犯愁之际,王皇后的兄长王守一见妹妹中宫地位动摇,就在自己家中设坛祈神,希望皇后生子。有一个叫明悟的僧人向王守一建议说:“皇后若想求子,应先祭拜南北斗,然后取一段霹雳木剖开,在里面刻上天地字以及玄宗的名字,合而佩之,祝曰:‘佩此有于当如则天皇后。’便可得子。”王守一马上告诉了王皇后。王皇后求子心切,一切照办。谁知这事被武惠妃探知,立即向李隆基告发。

自汉代以来,历朝皇宫最忌行巫蛊之术。李隆基一听,马上跑到中宫王皇后处,果然在王皇后身上搜到了证物。中了大奖的李隆基全然不念夫妻的多年感情,亲手起草敕书,下废后诏:“皇后王氏,天命不祐,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王皇后弄巧成拙,又懊悔又伤心,在冷宫恹恹成病,于当年十月死了。后宫上下念及王氏的为人,大多为她不明不白的死悲痛流泪。李隆基听到发妻死讯,也有些后悔,下令以一品之礼将她安葬于长安无相寺,但仍然没有恢复皇后名号,也没有追查王氏死因。由此可见,在女人的甜言蜜语前,再英明的男人也会变成昏君。

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武MM又把手伸向了太子之位,想为儿子寿王李瑁谋取储君之位。为此,她找到了女婿杨洄和宰相李林甫。时为太子的李瑛这时候已经感到了极大的危机,经常和弟弟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境遇相同,在一起游乐,借酒私下议论武惠妃。酒的力量让三位皇子的情绪变得激昂,言语之间无不对武惠妃充满仇恨。武惠妃得知后,自然要加紧下手,以除后患。一天,武惠妃派人对太子和鄂王、光王诡称玄宗宫中有贼,要三人穿上衣甲,入宫防卫。三人关心父皇,信以为真,依言入宫。武惠妃立即报知玄宗,说太子与二王串通谋反,已身裹衣甲。玄宗派内侍去探察,果如所言,大为震怒,立即废李瑛、李瑶、李琚三子为庶人。不久,又赐三子自尽于长安城东驿,并牵连三子舅家数十人。

至此,武惠妃已经实现了她的野心,然而,她心中有鬼不安,每次梦见太子三人冤魂向她索命,就大叫:“三庶人饶命!”(三庶人即为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闹得宫中鸡犬不宁,最终精神失常。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武惠妃病势越来越重,如癫如狂,语无伦次,没挨过残冬就死了,时年40岁。李隆基追封“贞顺皇后”。不过武MM在死后依然是洪水滔天,大脑缺氧的李隆基精神萎靡,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经常沉默不语,寝食难安,最后索性把宫里的数千宫女放了出去。如果不是后来遇上江采平和杨贵妃,恐怕就要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