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第一次见刘邦为何就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吕公一家从山东单县举家迁移到江苏沛县,因与沛县县令交好,因而县令设宴款待。沛县的官吏听说县令有贵客,都纷纷上门祝贺。作为主吏的萧何便定下规矩:致赠礼金,不满一千钱的,坐在堂下。刘邦听说此事,诈称贺钱一万。吕公闻之,急忙起身迎接。但实际上刘邦一钱都没带。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吕公的反应:引刘邦入座。宴席散后,吕公又用极其谦卑的姿态对刘邦说道:“臣有息女,愿为季萁帚妾。”

也就是说,被刘邦戏弄了的吕公,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刘邦自称“臣”,甚至还要女儿给刘邦做妾。这就不免让人生疑了,刘邦虽是亭长,但在沛县终究是个末吏,与县令交好的吕公,为什么对刘邦如此恭敬?吕公之前的一句话似乎能解释,吕公说道“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吕公自称会相面,他见刘邦气度非凡,因而认定刘邦能成大事。

我们首先抛开相面算命这种相对荒诞的理由不谈,单就刘邦当时所处环境来看,秦帝国此时还远没有崩溃迹象,而亭长刘邦已经是个40多岁的人,在当时平均寿命都很低的情况下,按照正常轨迹,刘邦其实已经很难再有多大的上升机会,甚至随时可能寿终正寝。那么吕公在不可能提前预知秦朝灭亡、刘邦称帝的情况下,为什么见刘邦的第一眼就敢将女儿嫁给他呢?

这一点就连吕夫人都疑惑不解,她质问吕公:你常说这个女儿不同寻常,要嫁给贵人。县令求娶我们的女儿,你都没有答应,现在却要把她嫁给刘邦?显然,吕夫人也对吕公拒绝县令选择亭长的行为表示了不解。那么吕公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此非女子所知也!

这个回答就有些奇怪了。如果吕公真有相面之术,为什么不告诉夫人刘邦就是他所说的贵人呢?而是生硬的回答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可见,吕公第一眼见到刘邦就大惊,甚至把女儿嫁给她,绝不会是因“相面”如此简单。

吕公一家之所以从单县来到沛县,史载是“为躲避仇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仇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根据常理,吕公避仇来到沛县,而沛县县令又正好求娶他的女儿,那么与县令结成姻亲,显然是保护自己一家的最优选择。但吕公却选择了级别远低于县令的刘邦。

我们再回到之前的场景,看看吕、刘二人的表现。《高祖本纪》载:刘邦“持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将刘邦引入上座,刘邦却丝毫没有谦让。吕公首先是见到“谒”后大惊的,“谒”其实就是名帖(自我介绍),那么名帖究竟写了什么,会让吕公如此惊慌失措呢?

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刘邦除了诈称万钱外,还虚构了自己的身份,吓唬吕公。另一种可能是吕公此前就曾听说过刘邦此人,甚至可能有过交集。从吕公与县令的关系来看,是不可能一直被刘邦蒙在鼓里的,因为萧何明确告诉他:“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所以第一种可能性就排除。现在再来分析第二种。如果吕公在来沛县之前就已经与刘邦有过交集,那么必然是与刘邦早年的经历有关。

我们在《史记·张耳列传》中发现了端倪,秦未统一六国时,刘邦曾跟随外黄的张耳当游侠,而张耳又恰恰与魏国的信陵君交往甚密,魏亡后,张耳因反秦而受到通缉。刘邦却回到沛县,做起了亭长。

我们不禁要问:家中无权无势,甚至都不受父亲待见的刘邦,究竟是靠什么成为了亭长,又多次受到自己的上司萧何的暗中帮衬,甚至在私自放走徒役,潜逃芒砀山后,他的家人也多次受到沛县官吏保护。在刘邦犯罪潜逃期间,吕家一家的反应居然是不离不弃。而与吕家交好的县令却最终被沛县百姓所杀。

刘邦称帝后,吕后的两个兄弟吕释之和吕泽都因追随刘邦起兵而被封为侯。而吕泽起兵的地点,恰恰就是吕家仇人所在的单县。

吕家人的表现,显然不可能是因为吕公能掐会算,能预知秦亡汉兴。那么这一切的合理解释,就是刘邦、吕公都是秘密反秦的,这也解释了刘邦逃亡期间,吕家没有再次避祸迁居,而是坚定地站在刘邦这边的原因。

刘邦与吕公的交集应该是曾同为张耳等人建立的秘密组织成员。这也就解释了,吕公拒绝了后来被反秦义军所杀的沛县县令的求亲,反而是在见到刘邦名帖后大惊,并当即决定将女儿嫁给他的缘故。而吕公一家所谓的“仇人”可能是追捕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