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坑人的老师 害得皇帝身败名裂

老师这行当,自古有之,传道、授业、解惑,光荣而伟大。明朝初年,中国文坛、政坛上就活跃着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师,此人名叫方孝孺。

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自小聪明机警,两眼炯炯有神,师从大儒宋濂。在宋濂的学生中,方孝孺是最杰出的一个,连太子朱标都不如他。学成后,方孝孺也做了老师,门生众多,桃李天下,成为继宋濂之后的又一个儒学泰斗。

因为与朱标既是同窗,又是好友,方孝孺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关系也非常密切。朱标死得早,朱元璋舍弃诸子,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后,任命方孝孺为翰林侍讲,不久又提拔为侍讲学士,成为宫廷皇家御用老师。

方孝孺比朱允炆年长二十岁,亦师亦父亦友。朱允炆是个十分好学的皇帝,对方孝孺非常倚重,遇到国家大事,总会找方孝孺商量;遇到不明白的学问,总会找方孝孺解惑。应该说,朱允炆一朝,是方孝孺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方孝孺在学问上是个好老师,但在政治上并不是个好老师。方孝孺虽然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但灾难真正到来后,他成了迂腐的典范。

削藩,历来是招惹祸端的政治事件。汉景帝削藩,一下引发了七国之乱;康熙帝削藩,一度丢掉了半壁*。没有十足的把握,没有足够的力量,没有过硬的手腕,贸然削藩,往往会自取其辱。可是,朱允炆一上台就干上了。

给朱允炆出这一馊主意的,有黄子澄、齐泰,也有方孝孺。方孝孺是朱允炆的第一高参,他的意见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若不是他点头,若不是他拍板,朱允炆未必如此冲动。这一削藩不要紧,燕王朱棣恼了,起兵*了。

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的人,有谋略,有心计,有手段,有野心,一直对侄子朱允炆即位之事不满,但始终没有*的理由。朱允炆主动出招,正好给了朱棣一个起兵的借口。不过,朱棣终归是藩王,兵力远不及*军,连吃败仗。

按说,朱允炆此时武力消灭朱棣,并不算难事,可他偏偏听了方孝孺等人的迂腐之言,给将士们下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绝对不能伤了朱棣,以免背负骨肉相残的罪名。这下好,朱棣纵横疆场,毫发无损,并渐渐占了上风。

除了出馊主意,方孝孺还给朱允炆举荐了一个草包将军李景隆。此人正是方孝孺的好友,也是他的学生。李景隆擅长纸上谈兵,几十万大军被朱棣杀得丢盔卸甲,南京危矣!后来,朱棣兵临城下,开门投降的就是李景隆。

在朱允炆执政的四年时间里,方孝孺很忙,但是他在瞎忙,研究如何复古,他要学王莽。大殿改名,城门改名,土地改制,连他的头衔侍讲学士也改成了文学博士。这些东西能抵挡朱棣的靖难大军吗?方孝孺误人、误己、误国。

朱棣顺利渡江,朱允炆见大势已去,有战略转移、东山再起的打算。如此关头,方孝孺竟然要求朱允炆务必要留在南京,等待各地援兵,实在不行就以身殉国,死*。有方孝孺这样一个榆木疙瘩似的愚蠢老师,朱允炆能不败吗?

南京失守,朱允炆还是跑了,方孝孺留了下来,他要用文人的方式对付朱棣。朱棣知道他有才华,本想留着他、重用他,但他的那条毒舌彻底激怒了朱棣。方博士,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朱棣老儿,你个逆贼,你诛我十族又如何?

方孝孺的骂声,震动房瓦。朱棣命人割方孝孺的嘴,一刀豁到耳朵下,方孝孺还在骂,血口喷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还差一族,朱棣想到了方孝孺的门生,又凑一族。八百多人,朱棣杀了七天,而且是当着方孝孺的面*。等这些人杀完了,最后轮到了方孝孺,先是凌迟,随后肢解,弃市。

方孝孺一骂成名,这其中包含着愚忠、作秀、侠义,但是他图一时口舌之快,不仅害了自己,害了亲人,而且连累了那些无辜的门生。那些门生说什么也没想到会遭此劫难,真是躺着都中枪,除了被杀的,还有大批下狱的,被流放的。

朱允炆不知所终,失去了皇位,也失去了话语权,被搞得身败名裂,这一切无不是他最信任、最尊敬的老师方孝孺所赐。方孝孺不是一个坏人,但他因为迂腐无能,庸碌不化,不识时务、不懂变通,坑了皇帝,坑了很多人。老师当到这个份上,罪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