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曾祖父临终前说了什么 竟改变整个家族

孔氏家族在民国时期作为四大家族之一,可谓风光一时。是孔祥熙把自己的家族推向了顶峰,其实孔氏家族的兴起早在孔祥熙曾祖父手里就已经开始。

孔祥熙出生在山西太谷县,一个亦商亦儒的家庭,孔祥熙作为国民*的财政部长,长达13年,改革了中国的货币*,为国民*也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不得不说,他在商业上是有着很大的天赋的。这主要得益于他的成长环境。孔祥熙的祖上经营着票号生意,从他的曾祖父起,在短短几代的时间里已经成为当时山西晋商中实力较雄厚的一支力量。

而这一切,都与他的曾祖父临终前的一句话有关,正是因为这句话,孔家走上了经商的道路,为孔祥熙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那么孔祥熙的曾祖父临终前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孔祥熙的曾祖父叫做孔宪昌,据说从小聪慧过人,饱读诗书,16岁就得了童子试第一名。年龄稍长以后,志向更加远大,誓要夺取拔贡,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不巧的是,这拔贡名额只有一个,与他竞争的还有同乡的秀才孟洋,这孟洋也是满腹经纶之士,对这个名额也是志在必得。

两人暗中一直较劲,越到考试临近的时候,两人也愈加的勤奋。考试前,孔宪昌自觉自己的学问大进,对考试十分有把握,自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得这第一名,于是在进场前放下豪言壮语:“取此拔贡,如探囊取物耳!”说罢便进场答卷。

话说这孔宪昌三场考完,感觉十分轻松,还把自己的试卷默写出来,请高人鉴赏,看过的人都说此等文章分明是东坡在世,世人难及啊,莫说拔贡,就是状元也不在话下啊!这些人说的都是客套话,毕竟人家刚考完,说几句好话也没错啊!孔宪昌自己也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客套话,逢场作戏而已。但他自己觉得自己有把握得中。便在家等着好消息。

到了发榜的那一天,家里来了不少好友,等着他发榜得中的好消息,也好沾点喜气,都等着祝贺。等到皇榜来了的时候,得中的却是孟秀才,自己名落孙山。都说金榜题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那么落榜则是一名考生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家里来了这么多好友,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消息,孔宪昌心里有苦说不出,只见一口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他便倒地不起。

从此孔宪昌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撒手人寰。孔宪昌临终时拉着自己儿子(孔祥熙祖父)的手立下遗嘱:“读书所以致用,凡我子孙,但求读书明理,莫再求取功名重蹈我的覆辙!说罢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正是因为孔宪昌的这一句话,改变了孔氏家族的命运,孔家后人读书不再求取功名,而是秉着经世致用的理念,投入到商场当中,经营票号生意,成为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如果没有这句话,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孔祥熙。可以看出,有时候一个关键的决定,可以影响整个家族的命运。

其实,在当时的晋中社会,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当时的山西人,排名顺序并不是士、农、工、商,而是把商放在第一位的。观念的转变是当时晋商能够快速扩张的原因之一。

从这个故事可以就看出,人有时不如活得心宽一点,一次的不如意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何必执着不放呢?是,人活一口气,人活着要有尊严,但不是一点屈辱都不能容忍。就像孔宪昌一样,如果他当时能够坚强一点,知耻而后勇,再努力一点,下次得中的可能就是他了。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所以让我们认真的对待每一天吧!(原文来自楚南大学士的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