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悍将冉闵是乱世军阀 还是民族英雄?
冉闵是五胡十六国时代流星闪现的悍将,曾一度在被胡族占领的北方,高举汉人旗帜,对少数民族进行严厉报复打击。然其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不出三年,其建立的政权便告覆亡。
千年以来,对冉闵的关注和评述很少。及网络普及年代,大众人士的言论得于普遍表达,对于历史的评述异见跌出。不少人翻出冉闵的“杀胡令”,指出他在晋室南渡时代,对乱华胡族进行的重大打击,使汉族衣冠文明得于保存,华夏血脉得于流传。异见者认为,冉闵是一个被遗忘的民族英雄,他的精神和功绩应该成为被记取的丰碑。那么,冉闵究竟是民族英雄,是乱世军阀,还是凶残的屠夫呢?我们来回顾冉闵的人生历程。
一、胡酋养孙 平乱功成
冉氏本为汉族,祖上曾任汉代黎阳骑都尉,历代子孙都是武将。石勒攻陷陈午时,掳获冉闵的父亲冉良。冉良年方十二,年少勇猛,甚得石勒喜爱。石勒遂命堂侄石虎,收为养子,改名石瞻。石瞻随石虎四方征战,勇猛无敌,以功被封为积射将军、西华侯。
冉闵秉父基因,少年时代就臂力过人,果敢敏锐。石虎非常喜欢他,当他如亲孙儿般抚养。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智勇双全,被授予建节将军。历任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公元338年,石虎北伐前燕,在昌黎战败,死亡士兵三万余。逃跑军队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只有冉闵带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完整撤退,未受重创。自此而后,石虎对冉闵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公元339年,东晋荆州刺史庾亮派毛宝、樊峻戍守邾城。石虎任夔安为大都督,率同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石闵在沔南打败晋兵,杀死晋将蔡怀。
公元349年,石虎杀死太子石宣后,贬戍凉州的东宫卫士万余人拥梁犊为首,带头起义,一路攻伐向东。石虎任命石斌、苻洪、姚弋仲、冉闵讨伐*,大败叛军,斩梁犊首。冉闵作为先锋,凯旋而归,名声更显,汉胡宿将都对他畏服。
二、趁乱据权 下令杀胡
石虎死后,幼子石世继位,权臣张豺伙同刘皇后杀死丞相石斌。石遵得到苻坚、姚弋仲、冉闵等将领支持,在李城起兵讨乱。石遵对冉闵说:“努力吧!事成之后,当封你为太子。”石遵进入邺城,诛张豺,废石世,自立为帝,封儿子石衍为太子。冉闵内心不满,暗谋篡权。对外树立私恩,诸将领归心。
石遵召集石鉴、石苞等王侯讨论,策划杀掉冉闵。郑太后因为冉闵拥立有功,没有同意。石鉴离去,暗中使人告知冉闵。冉闵遂领兵攻入宫内,杀死石遵及郑太后等,推立石鉴为帝。
石鉴继位后,厌恶冉闵权倾朝野,派李松、张才攻杀冉闵。冉闵早有防备,率军反击。石鉴见计谋不能得逞,只得杀死石苞、李松、张才等,讨好冉闵,自保其身。冉闵把石鉴*起来,大权独揽。石氏宗室石成、石晖、石启又计谋杀冉闵,皆被冉闵击杀。
后赵皇位之争,原来在石虎诸子之间。冉闵介入之后,变成胡汉之争。让拥有汉族血统的冉闵把持朝廷,是羯族权贵不能容忍的。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集结三千羯族士兵,隐藏在胡人居住区,打算伏杀冉闵。孙伏都暗通石鉴,获得石鉴授权:“你们都是功臣,尽力去干吧。”于是孙伏都、刘铢率军进攻冉闵,被击退后驻守凤阳门。石鉴无奈再次抛弃他们,称他们*,命冉闵速从讨灭。冉闵再率军攻击杀毙孙刘,宫门之内积尸相枕,血流成河。
当时反对冉闵的,都是非汉族人。冉闵遂下令: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这比戒严更狠十倍的禁令,促使恐慌蔓延。有的胡人冲开关卡,逃出邺城。冉闵害怕留着胡人在城,又激起军变,又下令:“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命令一出,胡人排队出城的,填满城门。而百里之外的汉人,前来归附,排队等着入城。冉闵一看这形势,知道胡人不为所用,怒火猛燃,下达闻名后世的“杀胡令”: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仅仅一日,邺城内被杀的胡人数万。冉闵亲自带领士兵*胡人,男女老少,不问贵贱,见一个杀一个。统共杀了二十余万人,全部抛尸邺城外,为豺狼野兽饱食。冉闵还传令四方将领,按“杀胡令”*胡族。很多时候,人们依据外貌特征判定胡汉之别。当时因为长着高鼻子和茂盛胡子,而被遭到冤杀的人无数。
环伺在邺城周围的将领,对冉闵多皆不服。石琨率七万人伐邺,冉闵领骑兵数千,与之大战城北,大败石琨军队,斩杀三千人。石鉴密令抚军张沈趁虚偷袭邺城,受命宦官泄密。冉闵回城杀死石鉴,并诛石虎子孙共三十八人。
三、僭位称帝 兵败枭首
公元350年二月,冉闵自立为帝。复姓冉氏,国号大魏。
冉闵僭位之后,后赵诸将视之为公敌。据守襄国的石祇得到石鉴已死的消息,继位称帝,四方胡人响应。石祇派石琨率军十万讨伐冉闵,冉闵败之于邯郸,斩杀万人。继而刘国、张贺度、段勤、靳豚等领兵来会,与石琨合并包围邺城。冉闵率二十万大军战于苍亭,再败石琨等,斩首二万八。收降戎卒,统计三十万行阵,振旅而归。
乘胜之利,冉闵进围襄国,攻城三个月而不破。石祇恐惧,自去帝号,向燕国慕容俊和氐族姚弋仲乞兵相救。姚弋仲派姚襄领兵三万八,慕容俊派悦绾领兵三万,还有冀州的石琨也率兵三万,前来相救襄国。冉闵因胜生骄,不听劝止,命令属下迎战。石祇、石琨、姚襄、悦绾四面合攻,冉闵大败,只得数骑逃回邺城。
大败之后,冉闵恼羞成怒,复加大对胡族的迫害。和拥有军力的胡族将领,无月不战。内迁诸胡相携逃亡,互相杀掠,死者不计其数。能逃回故土者,不过十之二三。汉族居民也因而遭祸,田野之间,再无务农者。冉闵通过多次战争,消灭石祇和刘显政权。但都城已无粮草,不得不四出掠食。
公元352年,冉闵游食常山、中山诸郡,遭遇燕国慕容恪军。冉闵再次不听劝谏,领军出击。十次战斗,皆获小胜。慕容恪使铁索连马,结阵而行。冉闵逞勇,左手操双刀矛,右手执戟,呼啸前冲,斩首三百余级。看到燕军大幢,挥军杀去。不料被慕容恪两边夹击,冉军大败。冉闵奔逃二十余里,马蹶倒地,被燕军俘虏。慕容俊叱责冉闵:“汝奴仆不才,何得妄称帝?”冉闵说:“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慕容俊大怒,鞭打三百下,继而斩首。不久,慕容俊又加冉闵谥号悼武天王。
四、似英雄 非英雄
纵观冉闵一生,勇武善战,可圈可点。而智慧谋略,稍逊一筹。是以立国三年,归心慕义者甚少;又经营乏善,都无储粮,游食幽冀,身死白虏之手。那些把冉闵推崇为民族英雄的,只是个人一厢情愿的高抬。个人认为,冉闵的人生,远远配不上“民族英雄”的称号。为何?
首先,“民族英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与人格的代表,必须私德无亏。
中国古代,“忠孝仁义”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基本规范。五胡虽然是异族,同样认同这样的人伦规范。冉闵是石氏养子,受恩于人,反过来屠灭石氏家族,盗窃其国家,实属背恩负义。当时,姚弋仲已叱其“弃仁背义”,慕容俊责其“负恩作逆”。胡虏犹且对之鄙夷不屑,以文明礼仪之族自居的汉族,怎么可能奉之为民族英雄?我国历来奉尊的民族英雄,私德上几乎没有瑕疵,如岳飞、史可法、张自忠等。个人品德上已有黑点,怎么能为民族表率?
其次,“民族英雄”是一个基于天命道义的价值命题,居其名者必须处于正义一方。
而冉闵杀胡,不论老弱长少、贫富贵贱之别。其屠刀之下,流淌着无数无辜者和弱者的献血。史书昭昭,难逃天谴。无论当时、后世和现在,无限制*都违反人伦准则,且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历朝历代官方和严肃的历史学家,无不冷眼漠视冉闵所谓的“英雄”形象。
再次,笼络胡人是冉闵的原初政策,杀胡只是迫不得已,而且有针对性。
冉闵看到胡人离开邺城,不为所用,才大怒而下达“杀胡令”。冉闵杀胡,并非杀所有胡人,如赵帝石祇等就没杀。只是后来发现他通敌,才杀的。冉闵向外传达“杀胡令”,麻秋承命而杀王朗下属胡人千余人。而麻秋本是羯族,还听命杀胡,说明“杀胡令”定有区别对待,绝非凡胡皆杀。 “杀胡”之后,冉闵还配了上千胡兵给儿子冉胤。其光禄大夫韦謏劝他“诛屏诸胡”,他反把韦謏杀了。遗憾史书没有留下“杀胡令”的详文,其中具体政策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推测,杀胡并非全部源于民族感情。
总而言之,冉闵不过是遭逢乱世,想要拥众自立的乱世军阀,民族感情和国家大义在他内心很淡薄。胡汉恩仇是五胡乱华时代一道沉重而繁杂的课题。没有汉族的内乱和压迫,就没有胡族的作乱。没有胡族的蹂躏和杀害,也没有汉族的报复。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往事已矣,斤斤计较无何益。读史,应该让我们智慧更明澈。历来史学家,对冉闵的评价极其公允。视冉闵为“民族英雄”,不过是民族主义偏执情感的表现。这种论调,从来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