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宠爱的大太监被他一刀砍掉 为什么不生气?

众所周知,太监是不能娶老婆的。可在晚清时代,这位太监不但大摆酒宴公开迎娶19岁的美人马赛花,慈禧太后还送上一份厚礼: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

这位牛逼轰轰的太监,叫安德海。

安德海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一生。他10岁就入宫当了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很快就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特别是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充当慈禧太后、慈安太后的秘密联络人,为两位太后清除八位顾命大臣立下了汗马功劳。安德海被任命为总管大太监,成了朝中显赫的人物。

总管大太监,按照行政级别来说,只是六品,在高官如云、上厕所都能撞见几个一品大员的朝廷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可是,由于安德海背后站着一个巨大的慈禧太后,所以,他不是权贵胜似权贵,骄横无比,连同治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都不放在眼里,遑论其他人。

自古以来,那些骄横自大的人,都没有啥好下场。安德海怎么会逃脱这个历史规律呢?所以,安德海的一生,注定就是短暂的一生。

同治八年,即1869年,安德海在皇宫中玩腻了,突发异想,要到宫外去走一圈,玩耍玩耍。于是,他借同治皇帝即将举办大婚典礼之机,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一带采购龙袍和婚礼所用之物。这个理由倒也冠冕堂皇。毕竟,这本来就是安德海这个总管大太监的分内职责。

慈禧太后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这位25岁的年轻大太监,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悠哉乐哉地从皇宫里出发了。他坐着豪华楼船,拥着女优名伶,悬着龙凤旗帜,沿大运河一路招摇南下,直奔江南而去。

如果仅仅是高调招摇,倒也没啥。可是,安德海却一路上敲诈勒索,公然向地方上索取贿赂,“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地方官碍于慈禧太后的这层关系,也不敢把他咋的。

直到撞上了丁宝桢。

丁宝桢,男,汉族人,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丁宝桢是一个狠角色。有一年,丁宝桢去山东担任按察使,上任前按照程序拜见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素来倨傲,接见副省级以下*时,一律不设座不赐茶,搞得这些*很尴尬。丁宝桢呢,他拜见之前,就送了一份名片,说:如果要我拜见,就一定要给我安排座位;否则我就不去拜见。

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没想到僧格林沁却并没有生气,哈哈一笑,以隆重的礼仪接见了丁宝桢。

此事在山东官场传开后,大家都对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丁宝桢刮目相看。山东巡抚阎敬铭更是在几年后主动退休,推荐丁宝桢坐了自己的位置。

因此,当安德海一行耀武扬威地来到山东境内时,山东巡抚正是这位丁宝桢。

丁宝桢收到德州知州赵新的汇报,得知安德海一路的各种劣迹,大怒。他当即派人将安德海等人抓获。同时,拟定密折,报告给同治皇帝。在密折中,丁宝桢列举了自己抓获安德海的五大理由:

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

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

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

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

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

说起来,也是安德海自己找死。虽然早在顺治皇帝之际,就立下太监“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的禁令,可他这次出宫毕竟是奉命而为,情有可原。但是,自持有慈禧太后撑腰的他,在出宫之前竟然没有携带任何公文,也没有携带证明身份的“传牌勘合”。丁宝桢就抓住这两点不放。

丁宝桢的密折送到了同治皇帝处。同治皇帝让恭亲王奕訢马上赶到军机处,命军机大臣宝望拟定密旨,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山东,要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个意外——安德海的几个漏网的随从,连夜赶回北京,将情况禀告了慈禧太后。所以,同治皇帝的密旨还没到,丁宝桢却等来了慈禧太后的懿旨。

不用打开看,大家都直知道,肯定是赦免安德福的命令。

怎么办呢?

丁宝桢接到懿旨后,并不打开来读。而是装模作样地修建皇亭,迎接懿旨。期间,终于等来了同治皇帝的密旨。按照密旨的指示,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

这时,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

安德海被杀后,慈禧太后有些心疼,可考虑到毕竟丁宝桢杀他是名正言顺,不必为了一个奴才,得罪皇帝和恭亲王等人。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

这样,丁宝桢杀了慈禧太后的红人,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被慈禧太后提拔为四川总督。慈禧太后似乎已完全忘了当年自己宠信过的“小安子”,还兴高采烈地给丁宝桢写了四个字:“国之宝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