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低是怎么回事
通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数量的多少,其对于像贫血等病症的判断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而在临床检测中,有的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都是属于偏低的状态,那么,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低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了解。
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或偏高,提示体内铁质丰富,无需再补铁。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表示体内缺铁,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携氧能力,造成贫血,阻碍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但是若体内含铁量高,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所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如果超过32(单位pg),提示体内含铁量稍有偏高,平时应当注意饮食,尽量减少高热量、高铁质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锻炼身体,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进行。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这三项是诊断贫血的指标,这三项偏低,提示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这贫血在形态学上分析的指标,如果三项都偏低,就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比如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正常范围的低限,通常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则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即可以认为有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以下4级:
(1)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参考值正常范围的低限,减少至90g/L;(2)中度贫血:血红蛋白90~60g/L;(3)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30g/L;(4)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30g/L。
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肾病、肝病、胃切除术后、出血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白血病以及接触苯胺等化学物质引起职业中毒等所致的贫血;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失血(如产后、手术后)、重症寄生虫病等;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如上所述,当人们在对血液进行检测的时候,其血液检测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值数量偏低,则表明受检者可能已经患上了贫血这种病症,而在贫血的轻重程度上,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偏低的数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受检者一定要注意数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