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草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你知道羊蹄草吗,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对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帮助。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

【别名】紫背草(《植物名实图考》),假芥兰、爆仗草(《岭南采药录》),红背叶(《广州植物志》),叶下红、喇叭红草(《福建民间草药》),小蒲公英、七十二枝花、牛尾膝(《广西中兽医药植》),紫背犁头草(《南宁市药物志》),山羊草、天毛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土黄连、野芥兰(《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 一点红 全草 带根全草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直立,或近根部倾斜,紫红色或绿色,秃净或被疏毛。基生叶卵形、琴形,长5~10厘米;上部的叶较小,常为全缘或具粗锯齿,基部多少抱茎;叶面绿色,背常为紫红色。头状花序,顶生;梗长5~8厘米,每为2分歧;总苞片矩圆形,2列,绿色,基部膨大;花托平坦;花两性,全部为管状花,花冠与苞片几等长,紫色,外表有短毛,5裂,雄蕊5,药截头状,顶部有一腺状尖头,基部钝;雌蕊1,子房下位,柱头分叉,稍伸出于花药之上。瘦果长约3毫米,狭矩圆形,有棱,冠毛白色,柔软。花期7~11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布】生于田园、路边或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贵州、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地。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长约30厘米左右,根茎细长,圆柱形,浅棕黄色。茎多分枝,细圆柱形,有纵纹,灰青色或黄褐色。叶纸质,多皱缩,灰青色,基部叶卵形、琴形;上部叶较小,基部稍抱茎。头状花序干枯,花多脱落,仅存花托及总苞,苞片茶褐色,干燥膜质。瘦果浅黄褐色,冠毛极多,白色。有干草气,味淡略咸。以足干、叶多者为佳。

【化学成份】全草含生物碱、酚类。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凉血,解毒。治痢疾,腹泻,便血,水肿,肠痈,聘耳,目亦,喉蛾,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外吊: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广东中药》Ⅱ:"孕妇慎用。"

【附方】①治赤白痢证及远年便血:羊蹄草和猪精肉煎汤服之。(《岭南采药录》)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肺炎

【备注】同属植物 小一点红 外形与本种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总苞短于花冠,下部的叶卵形,仅有粗齿,不为琴状分裂。其全草亦入药用,功效与本品基本相同。

【摘录】《*辞典》

【出处】1.出自《岭南采药录》。

我们知道了羊蹄草的功效与作用,羊蹄草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内容可以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