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华侨社会奠基人!华侨社会是如何建立的?
郑和的航海遗产遭到了彻底湮灭。只有他的文化遗产被海外华侨所秘密继承。全球各地的唐人街上,到处弥漫着郑和的气息,但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来历,也没有人把它们与郑和的名字挂钩。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喧嚣中,郑和的遗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当人们都在高声颂扬郑和的航海成就时,有一个被长期忽略的事实,即郑和对海外华侨社会及其文化架构的非凡意义。郑和不仅是中国海洋叙事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全球华侨社会及其文化的奠基人。
尽管宋元两朝都有华人流落海外,从事“非法”的民间贸易,但真正形成华侨社会,当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它是郑和舰队的杰作。郑和下西洋直接导致一种与大陆国家关系更为密切的华侨社会的形成。
士兵与当地女子联姻
在七次大航海的进程中,马六甲和巨港等地成为海军基地和货物转运中心。士兵们在这里度假,推销、采购、赌博、搜集漂亮的女人。作为宦官的郑和不需要女人,但他并未阻止下属的寻花问柳。据郑和的翻译马欢和费信所撰的游记声称,那些身材高大的北方水手深受当地女人喜爱。
按照东南亚当地的浪漫风俗,一些好客的主人希望自己的妻子拥有一个中国情人,这样可以使他感到非常体面。郑和舰队的到来,除了刺激当地贸易和香料种植业的发展,也促成了色情业的繁华。多情的女主人与船员们结下了深厚友谊。
郑和的士兵原先都是帝国的囚犯,远航是囚犯与帝国的某种生命交易,他们是一群亡命的赌徒,籍此从皇帝那里换取第二次生命。但舰队的减员情况非常严重,据说最多的一次有一万人死在海上,人数超过整个舰队的三分之一。远征者的家属再也无法触摸那些已经葬身大海的尸体。他们的恸哭淹没在皇帝胜利的笑声之中。
但这些死亡者的名单却充满了猫腻。在经历了多次性交易或真正的浪漫爱情之后,一些士兵中在南洋滞留不归,成为幸福的逃亡者。出于政治和贸易战略考虑,郑和没有深究他们的叛国罪行,反而默许了这种逃亡行径。为掩人耳目,他们被戏剧性地加入了死亡名单,而他们却已改名换姓,与当地女子通婚,生儿育女,经营中国杂货,形成第一个具有国家主义特征的华侨社会,并成为郑和舰队和当地土著社会间的政治纽带。
南洋华侨社会
郑和时代建立的南洋华侨社会,具有下列几项基本表征:
它从事中国货(丝绸、瓷器、茶叶、生姜和蔬菜等)的经营,而这正是郑和舰队携带或贩运的主要货物。这种杂货市场就是唐人街经济的主体。
他在福建长乐等待东北季风时,曾经遭遇一位要饭的老妪,背影酷似他的母亲,他下令收养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丐,为她打造一座云南样式的木楼,供养她的衣食。这座风格奇特的木楼叫做“梦母楼”,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还矗立于长乐县境内,像一座木质的纪念碑,诉说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长达500年的思念。
但郑和恋母情结的主要投射对象并非无名老妪,而是海神妈祖。此前,妈祖只是一位地方小神,主管福建东部沿海渔民的局部信仰。郑和扩大了她的权能及其接受崇拜的区域。她不仅是郑和舰队的保护神,而且成为整个海外华侨社会的最高神祗。
郑和在沿海各地打造了多座规模宏大的妈祖庙,并且请恳请皇帝朱棣敕封她为“天妃”,把它提升为*神祗。至此,妈祖作为唯一的海洋女神,填补了中国神谱的最后空缺。她是郑和的精神母亲,不倦地庇佑着这个毕生漂泊的男人。
贸易市场、民族符码、国家信仰和妈祖崇拜,这是支撑唐人街的四大支柱,也是唐人街文化的最大秘密。
但由于海盗猖獗,明帝国开始实施海禁,皇帝*放弃了朝贡贸易,同时也严禁民间的跨国*贸易。郑和的宝船舰船被拖回,逐渐成为一堆历史的破烂。朝廷还规定建造双桅以上的船只即犯死罪,并准许沿海总督摧毁所有远洋航行的船只,逮捕驾船下海的商人。在文官集团的声讨下,郑和留下的大批档案不翼而飞。有关航海大发现的知识和技术被彻底清洗。伟大的梦想被悄悄埋葬在皇帝的后花园里。
郑和的航海遗产遭到了彻底湮灭。只有他的文化遗产被海外华侨所秘密继承。全球各地的唐人街上,到处弥漫着郑和的气息,但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来历,也没有人把它们与郑和的名字挂钩。作为历史悲剧主角的郑和,至此走到了命运的尽头。